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9课说“木叶”(一)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力能扛鼎垂手可得俗不可奈漠不关心
B.食不厌精突如奇来混为一团天花乱坠
C。举止安详方枘圆凿飞黄腾达火烧眉睫
D.好景不长毫无二致捍然不顾同仇敌忾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钟爱?奥秘??????????????B。启发?钟爱?奥妙
C。启发?喜爱?奥秘??????????????D.启示?喜爱?奥妙
3。下列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大都是抒情诗歌.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答案众说不一,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文化的话,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和汤一介先生都曾经说过,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地方,“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西方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二元论,最早是上帝和人,文艺复兴以后,变成了人和自然二元对立。因此,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得非常快。“二元论”就是强调主客分立,人要不断地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我们现在用的自然科学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天文学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现在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在西方很多思想家甚至是科学家,要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他们已经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是可以借鉴的,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就中西文化来说,很难说哪个优哪个劣,应该说是互相取长补短。归根到底,中西方美学的不同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