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课时练:第课归去来兮辞(一).docx
文件大小:14.3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77千字
文档摘要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4课归去来兮辞(一)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舟遥遥以轻飏遥遥:遥远的样子。

B.景翳翳以将入翳翳:阴暗的样子。

C.泉涓涓而始流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

2.下列各项中横线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策扶老以流憩B.或棹孤舟

C.园日涉以成趣D.乐琴书以消忧

3.对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木欣欣以向荣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横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悦亲戚之情话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D.善万物之得时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D.复驾言兮焉求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1)会有四方之事()

(2)家叔以余贫苦()

(3)彭泽去家百里()

(4)皆口腹自役()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②故便求之

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④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与“遂见用于小邑”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将有事于西畴B.复驾言兮焉求

C.既自以心为形役D.载欣载奔

4.下列选项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渊明妹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5.翻译下列句子。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求之靡途.

(3)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

归田园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四.语言运用

李华同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薪俸少,而李华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李华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想找语文老师交流一下.

请你为李华拟写一段话,既要说明李华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注意:语言要得体,字数在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