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理解文章内容题型答题技巧
题型一解释词语
常见问题: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答题思路:
①通读全文,定词语的位置。
②理解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词性、修饰成分或感情色彩等,理
解词语深层含义(语境义)。
③概括表达效果/情感。
答题模板:
“XX”一词原指……(表层含义),这里指……(深层含义),写出了……
(内容),表达出……(效果/情感)。
题型二词语能否删除
常见问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
2.第X自然段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思路:
①找到词语位置。
②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③对比删除与不删除词语的表达效果。
第1页共12页
④(得出结论)不能删除。
答题模板:
这个词语不能删去,这个词语在这里的意思是……,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表达了作者……,删掉后不能产生……(效果),所以不能删去。
题型三词语能否替换
常见问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能否替换成XX?
2.第X自然段中的词语能否替换成XX?为什么?
答题思路:
①找到词语的位置。
②解释词语的本来意思和在句子中的意思。
③对比该词语替换前后句子的表达效果。
④(得出结论)不能替换
答题模板:
这个词语不能替换成XX,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在文中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可以准生动地描写出……,表达出作者……,替换词的意思是……,
替换后就不能体现出……(效果),所以不能替换。
题型四词语的意义、作用、表达效果
常见问题:
1.结合全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作用。
2.你怎样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它在句中有何作用?
第2页共12页
3结.合语境,品味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①定词语位置,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含义(基本义与语境义)。
②分别从词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感情色彩/内容上/情感上/结构上分析词语在
句子中的作用。
③体会该词在主旨及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答题模板: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运用了……手法,突出了……特点/
起到了……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人物的心理。
知识储备: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思想感情或文章主旨。分析词语所体现的情感倾向及其在点明文章主旨上的
作用。
2.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指出
这个词语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气氛;如果是人物,指出这个词
语写出了人物的什么心理,体现了什么形象。
3.感情色彩。注意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
4.修辞手法。如比喻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赋予物以
人的特点,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夸张可以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排比
可以增强语势,加深情感;等等。
5.词性本身的语法功能。如动词的作用是描写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
现人物某种情感;形容词的作用是描写某人或某物的状态,体现作者或人物的
某种心理、情感;拟声词则使描写变得绘声绘色;叠词则使句子富有节奏感;
第3页共12页
等等。
6.方言口语。方言口语的运用可以突出地域特色,传达乡土情韵,具有民族特
色。
题型五分析人物象
常见问题:
1.文中XX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2.结合全文试分析XX的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
①通读全文,抓住人物主要事件,分析描写手法。
②从文中找出有关人物言谈举止、情节或他人评价等语句。
③全方位、多角度整合归纳,根据分值分点作答。
答题模板:
XX是一个……(可从人物身份、性格、命运、处境、品质等角度分析)的
人,表现在……(概括具体句段内容)。
题型六本文是怎样刻画这一人物象的
常见问题:
1.作者是如何表现她的爱岗敬业的?结合内容简析。
答题思路:
①阅读题干,明题干要求。
②细读相关语句,根据关键词定运用的描写方法。
③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描写方法在表现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