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阶段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C(A项“美不盛收”应为“美不胜收”B项“浩翰”应为“浩瀚”,
“琐屑”的“屑”应读“xiè”;D项“自出新裁”应为“自出心
裁”)
2.B(“映着”更能体现日光和雪光相互映照的情景;“盛大”可用
来形容梨花雨的规模,“巨大”侧重于形体等方面,不适合形容“梨
花雨”;“幅员辽阔”形容国家领土面积广阔,“博大精深”侧重于
思想、文化等方面,这里形容华夏大地用“幅员辽阔”;“只要”表
示条件关系,“只有”常与“才”搭配,根据语境“耐心等待,春花
终会开遍每个角落”,用“只要”更合适)
3.C(A项“时代浪潮”是偏正短语,“照进现实”是动宾短语,“探
月新篇”是偏正短语,结构类型不完全相同;B项句③的主干为“光
芒照亮土地”,“每一寸”是定语;D项“绘就”使用无误,“绘就
蓝图”是常见搭配)
4.
(1)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示例一:选择《水浒传》。梁山好汉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中箭
身亡,众人陷入悲痛与困境。宋江与吴用等人合作,制定攻打计划,
林冲、花荣等众多好汉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本领,最终打败曾头市,
为晁盖报仇。他们在困境中相互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示例二:选择《西游记》。在“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中,唐僧师徒四
人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合作,孙悟空多次与铁扇
公主、牛魔王斗法,八戒、沙僧在旁协助,八戒帮忙牵制牛魔王,沙
僧保护唐僧。最终他们成功借到芭蕉扇,扇灭大火,继续西行。这
体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团队合作。
5.
(1)却话巴山夜雨时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风掣红旗冻不翻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6.A(乙曲没有直接表达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7.C(A项“得”,前者是“能够”,后者是“恐怕”;B项“使”,
前者是“假如”,后者是“让”;C项“即”都是“立即”;D项
“卒”,前者是“士兵”,后者是“最终”)
8.
(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2)哪有吃着国家的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人呢?
9.其亲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
10.可以证明。甲文的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钱金玉在国家
危难时,不顾亲友劝阻,放弃休假,奔赴战场,在战斗中奋勇督战,
身负重伤仍不退缩,最终牺牲。他为了国家利益,舍弃个人生命,
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可以证明甲文的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8分)
11.C(泰山站位于内陆区域,但不是内陆区域最高点,昆仑站位于
内陆冰盖最高点)
12.①完成磷虾基因组测序,可为研究南极磷虾生长、保护提供帮助,
保护南极生态系统;②磷虾储量惊人,营养丰富,是极具潜力的食物
资源;③南极磷虾在碳循环中作用重大,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速度。
13.①企鹅②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任写一
个即可)③完成磷虾基因组测序
(二)(17分)
14.(1)在小花园与草木相伴,在花香中构思童话(3)与药植园的
草木亲近,观察药用植物。
15.引用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具体展现了古典
诗词中草木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写草木的古典诗词的喜爱;也
表明广泛阅读草木相关书籍对作者创作的帮助。
16.“徜徉”意思是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
们”在岳麓山上悠闲漫步的状态,表现出“我们”在草木间的惬意、
自在,也体现出“我们”对岳麓山草木环境的喜爱。
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药植园里的植物当作有喜怒哀乐、一颦
一笑皆带风情的精灵,赋予植物人的情感和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作者对药植园植物的熟悉和喜爱,表现出作者与植物之间亲密的关
系。
18.本文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与草木相伴的成长经历,从幼时在
小花园与草木相伴,到大学期间在岳麓山、紫藤长廊与草木相处,再
到工作期间与药植园的草木亲近;暗线是作者对草木的热爱之情。
线索作用:明线串联起作者不同阶段与草木的故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暗线贯穿全文,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表达了作者对草木
的深厚情感以及从草木中获得的创作灵感和对生命的感悟。
(三)(11分)
19.起源(或“起源的故事”)、表演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