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类运动的基本技术——速度滑冰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冰雪类运动的基本技术——速度滑冰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5日星期三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通过速度滑冰的基本技术教学,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如短跑、接力等,对于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运动技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速度滑冰这一特定运动项目上,大多数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缺乏相应的运动技能和技巧。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在速度滑冰的学习中,学生对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可能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学生的运动能力各异,部分学生可能具有较强的平衡感和协调性,有利于快速掌握滑冰技术。学习风格方面,学生可能倾向于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充足的操作机会。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速度滑冰技术要求较高,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以下困难:身体协调性不足导致滑行不稳定、滑行技巧掌握困难、摔倒受伤的风险等。此外,学生对速度滑冰的认知有限,可能对滑冰装备、规则和运动损伤防护等缺乏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速度滑冰场地、滑冰鞋、头盔、护具、计时器、秒表
-课程平台:学校体育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速度滑冰教学视频、安全知识PPT、运动损伤预防资料
-教学手段:示范教学、分组练习、游戏教学、竞赛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速度滑冰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速度滑冰吗?它是一种怎样的运动?”
展示一些关于速度滑冰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速度滑冰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速度滑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如对身体协调性、速度感、耐力的锻炼,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速度滑冰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速度滑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速度滑冰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冰面、冰鞋、起跑区、终点线等。
详细介绍速度滑冰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滑冰鞋的结构、滑行姿势和呼吸技巧。
3.速度滑冰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速度滑冰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速度滑冰案例进行分析,如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的精彩瞬间或著名运动员的故事。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速度滑冰的竞技水平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体育精神和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速度滑冰培养团队协作和竞技精神。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速度滑冰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提高速度滑冰的技巧”或“速度滑冰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益处”。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速度滑冰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速度滑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速度滑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速度滑冰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竞技精神和团队协作方面的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速度滑冰。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速度滑冰的活动,撰写一篇观察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速度滑冰的基本技术。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速度滑冰的基本技术,包括滑冰鞋的正确穿戴、站立平衡、起步、滑行和停止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速度滑冰动作,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
2.体能提升:速度滑冰是一项对体能要求较高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