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五章 抛体运动 大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文件大小:15.7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3.83千字
文档摘要

第五章抛体运动大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设计意图

本章节以抛体运动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抛体运动规律,提升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增强数学建模意识,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理解物理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抛体运动轨迹的确定,以及竖直上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推导。

难点:斜抛运动中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的独立性,以及速度分解与合成的应用。

解决办法:通过实际抛物线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抛体运动轨迹。结合实例,讲解竖直上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推导过程,强化学生对运动分解与合成方法的理解。采用分组讨论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斜抛运动中运动独立性这一难点。通过课后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巩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物理实验器材(斜抛运动实验装置、计时器、测量工具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物理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在线物理教学视频、互动教学软件、电子教材。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首先提问:“同学们,大家是否在生活中遇到过抛物线运动的现象?比如,扔一个篮球、打羽毛球等。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些运动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老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五章是《抛体运动》,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有趣的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二、新课讲授

1.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老师讲解抛体运动的基本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抛体运动的特点,如初速度、角度、重力加速度等。

-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抛体运动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抛体运动的轨迹

-老师展示抛物线运动的轨迹图,讲解抛物线的形状和特点。

-学生观察轨迹图,结合老师的讲解,理解抛物线的生成过程。

3.竖直上抛运动

-老师通过实例讲解竖直上抛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理解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4.斜抛运动

-老师讲解斜抛运动的特点,分析斜抛运动中水平和竖直方向运动的独立性。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理解斜抛运动的速度分解与合成的应用。

5.抛体运动的计算

-老师演示抛体运动的基本计算方法,如速度、位移、时间等。

-学生跟随老师的演示,掌握抛体运动的基本计算公式。

三、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

-老师提出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抛体运动规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验步骤

-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包括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等。

-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熟悉实验步骤。

3.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数据分析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5.实验总结

-老师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规律。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四、课堂讨论

1.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抛体运动有哪些实际应用?”

2.学生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老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抛体运动在科技、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在本章节《抛体运动》的学习结束后,学生取得了以下方面的效果:

1.理解与掌握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抛体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如初速度、角度、重力加速度等。他们能够区分竖直上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并解释其运动规律。

2.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将抛体运动的原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如分析篮球飞行轨迹、计算抛物线运动的时间等。这种能力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升数学建模能力:在学习和计算抛体运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工具,如三角函数、运动学公式等。这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建模能力,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4.培养科学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