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技巧策略:高三二轮复习和一轮复习有什么区别
一轮复习VS二轮复习
第一项不同
①一轮复习是逐个知识点的记忆,初步掌握知识结构;
二轮复习是系统的知识网络的记忆,熟练掌握知识结构。
②一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展开,侧重于点。
二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浓缩,侧重于网。
③一轮复习是会——记
二轮复习是记——熟。
第二项不同
一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单项”、“跨度小”、“解题思路较为单一”。能力要求:低----中。
二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多项”,“跨度大”、“解题思路多变”。能力要求:中----高。
第三项不同
一轮复习侧重于做“对”。
二轮复习既要“对”,又要“快”。
二轮复习要掌握的重点
1.?三个目标
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
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2.?三个原则
选题要“精”——做题要有针对性,稳固自己长处,弥补自己短处,长期难以掌握、无法理解和得分的知识点,可以适当放一放。
做题要“准”——做题过程要确保会的题准确无误,不要因为表述、粗心而丢分。
纠错要“实”——真正找出问题所在,真正能提高自己。
3.?两个重中之重
重中之重: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
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串起来,使课本上零碎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在二期复习阶段,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把珍珠串成项链能力。首先要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相关问题,我们能找到的越多,对课本前后贯穿的角度越全面,对知识点的把握就会越准确,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越全面。
重中之重:提高做题效率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要想提高做题的效果,同学们必须多思考,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怎样思考?
第一,定题型。这种题型有什么特点,审题时有哪些技巧,答题时有哪些基本要求。通过题型归类、方法归纳,从每一个题中都有所收获,使每一个题目都能给自己以启发。
第二,多比较。经常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看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知识选择和参考答案是否一致。如果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差甚远,一定要搞清自己错在哪里,是审题错误还是知识理解错误,是题型特点没掌握还是答题方法不熟悉。弄清问题症结在哪里,然后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千万不能只关注分数,只满足于知道这个题目答什么,而忽视自己不该忽视的东西。
第三,多总结。多关注自己在做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注意从个性中抽象出一般的东西来,自己总结出一些对自己答题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法来。从心理调节到时间分配,从阅读习惯到答题顺序,从思维模式到语言组织,在平时做题时都要注意去观察自己有无缺陷,并注意在做题时寻找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
二轮复习中如何查漏补缺和夯实基础知识
①利用好每次考试的套卷和真题试卷
就像我上面说的,把考试考过的试卷都拿出来认真分析,找到自己常错的失分题型和它对应的课本知识点。
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
本来会做但是做错的题:题目条件没看清楚、没认真读题读材料,计算过程粗心犯错或者是某个知识点的细节记住导致出错。
这些都是你考试过程中的小毛病,改掉这些坏习惯,学会去认真仔细读题和地毯式复习,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
本来就不会导致做错的题:这就是你的知识漏洞。把题型和对应知识点标记好,整理在错题本中,一个一个去做专题复习。
②利用好你的错题本
错题本上的每个错题所对应的知识点,都是你提分的关键。如果你能把错题本上的每个题熟悉到下次考试不会再错,成绩就能稳步上升,考试越来越强。
二轮复习多去重刷你在一轮复习阶段整理的所有错题,一个个重新刷3遍以上,直到自己完掌握为止。在这个过程中你,还是遇到不会的,说明你对这个错题的题型没掌握,那就去做专题训练。
③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针对某一科的某个还考试出错的知识点,比如数学的三角函数问题,可以花5-7天时间去复习,把所有关于三角函数的公式、概念、会考到的题型都整理一遍,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拿出来推导。每天集中时间去刷10-20个(看你自己情况)考三角函数的题目。一个一个地去摸透每一个高考考点的题型和套路。
最后,祝同学们旗开得胜,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