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技巧策略:新高考背景下九学科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一)语文
1、文言文阅读:重视经典课文的复习
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重视诵读,增强语感。抓实抓好文言实词以及文化常识的积累,突出关键词和整句的翻译训练,注意古今差异,更要关注古今相同、相通、相融之处。语言文字运用,必须适应新高考的变化,复习务必全面、细致,不能只盯住“常见考点”。做实做好基础知识(特别是语病知识)的梳理与探究,强调情境性和任务性,学会从语义、语境、用法等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关注语言策略与技能的“适切性”。课外提倡阅读主流媒体的文章,关注科技创新成果,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文质兼美的新鲜佳作,鼓励熟读成诵。
2、论述类文本阅读:关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论述类文本
注重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联分析,加强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等认知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强化复杂信息处理能力,扩大阅读面,克服畏难畏新的心理,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论述类文本。
(1)注意选择题的特殊性,理解试题命制的合理性、严密性、排他性,提高正选率。实用类文本阅读,培养多个来源、多则文本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学会选用恰当的策略,筛选、比较、分析、概括、运用信息。
(2)文体写作继续加强应用文写作,尽量多一些演讲稿、书信、倡议书、慰问信、读后感、观后感等训练,提升整体写作能力。
3、文学类文本阅读: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拓展文学欣赏的必备知识,锤炼阅读鉴赏的关键能力,多涉猎风格多样的中外文学作品
(1)利用好小说欣赏的选修教材,了解现当代小说在“叙述”“虚构”“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2)古代诗歌阅读,要落实新课标理念,重点抓审美体验与比较鉴赏。既要利用必备名篇掌握诗歌中的典型形象与常用手法,以助阅读中举一反三,也可以适当拓宽所阅读的诗歌的类型,了解古代文人唱和酬答、奉和应制、寄赠、哭吊、题画等社交活动,理解其中的诗人情感与文化信息。
(3)学会比较两个以上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
4、对于现当代文学作品:要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加深对中国革命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深入理解革命志士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理解人民群众勤劳勇敢、正真朴实的性格,理解新中国建设者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数学
1、要及时了解高考动态:
密切关注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考试导向
在复习备考中要时刻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关注考试中心的有关论述。
2、要认真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新课标全国卷试题以及新高考全国卷试题
应通过对试题考点考向的分析,厘清考试的热点问题,明确相关内容的考查知识点及其要求层次,弄清能力和思想方法要求,做到科学备考。
3、要多从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角度研究试题
在复习中,要以通性通法为重点,适当依托一题多解,开拓思维。比如导数解答题的切线问题、零点问题、不等式证明问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等相关题目层出不穷、目不睱接,只要善于研究,就能从更一般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4、注重重复性和再现性训练:特别是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再现性训练非常必要
(1)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要进行限时训练,渗透答题技巧,特别是对部分选择、填空题,应学会用特殊化策略、数形结合、极端原理、逆推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2)对于解答题的前三题要加强模型识别、掌握常规解法、规范解题步骤,做到书写严谨,避免过程失分;解答题的压轴题力争第一步不丢分,第二步至少要得到基本的步骤分。
(三)英语
1、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正确把握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方向:关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体会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2、高三复习要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作为重要的任务
(1)要进行广泛的阅读。高考试题中的阅读材料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试题的语篇材料选材新颖,贴近时代生活,话题涉及自然、社会、科学、文化,因此要加大语言输入量,阅读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充分利用互联网、英语电视节目、英语报刊,了解最新的时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动态,开拓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2)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应着重培养阅读策略意识和阅读技巧,重点训练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与中心思想的能力,捕捉文章事实细节的能力,推理判断的能力,猜测词义和句义的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培养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和阅读习惯,如遇到生词能快速排除阅读障碍,利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获取有用的信息等。
(3)通过阅读巩固和扩大词汇量,进一步丰富语言知识,加深对中西方国家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