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新高考语文作文押题预测:《备箭与张弓的哲学-论行动与准备的共生之道》.docx
文件大小:13.8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74千字
文档摘要

新高考语文作文押题预测:《备箭与张弓的哲学-论行动与准备的共生之道》

据《论语》记载,季文子办事,要三思而后行,孔子听了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一位旅行博主说:“不要等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出发,先出发,在旅途中不断准备。”

对于行动与行动之前的准备,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思路指导

材料通过孔子与旅行博主对行动与准备的不同态度,揭示核心矛盾:周全准备与即刻行动的辩证关系。审题需把握三个维度:

1.概念界定:准备是行动的基础(季文子),但过度准备可能异化为拖延(孔子);行动是实践的开始(旅行博主),但盲目行动可能导致失控。

2.本质差异:孔子强调适度理性,旅行博主主张动态调整,二者共同指向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

3.价值平衡:真正的决策应是箭在弦上与引而不发的动态平衡,既非鲁莽亦非怯懦。

二、参考立意

主标题:备箭与张弓的哲学

副标题:论行动与准备的共生之道

三、思辨思维

准备的本质是为行动校准方向,而非制造枷锁。明代海船下西洋前绘制《郑和航海图》,既备足物资又保留空白海域待探索;现代航天发射既有精确弹道计算,又预设故障预案。历史证明:真正的智者既不会如浮士德般在书斋耗尽生命,也不会像堂吉诃德般盲目冲锋,而是在谋定与笃行的共振中寻找最优解。

四、范文展示

备箭与张弓的哲学

福州马尾造船厂的老师傅调试龙舟时,总会留两枚铆钉不敲死。这个细节藏着千年智慧:既要备足材料应对风浪,又要给木材热胀冷缩留余地。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准备与行动的天平上,真正的平衡从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让箭矢与弓弦达成完美共振。(以传统工艺切入,用铆钉留隙隐喻主题)过度的准备,往往让箭镞锈蚀在箭囊里。黄旭华院士研制核潜艇时,面对零基础、零经验的困境,没有等待苏联援助,而是带着算盘和计算尺出海。他说:图纸可以等,但国家安危不能等。正是这种边干边学的果敢,让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在1970年成功下水。若当时非要等到所有数据完美再行动,恐怕至今仍在图纸上描画理想。(以黄旭华为例,批判过度准备的危害)

但若将鲁莽当作勇气,终会折戟于现实的礁石。日本福岛核事故中,东电公司为赶工期跳过防波堤加固测试,最终酿成灾难。这恰印证了《孙子兵法》的警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旅行博主说的先出发,绝非鼓励赤手空拳闯沙漠,而是像徐霞客那样——背囊里装着《大明一统志》,脚下踏着未知的荒径。(正反论证,强调必要准备的价值)

真正的行动智慧,在于让准备与执行彼此滋养。华为研发鸿蒙系统时,既做好十年备胎计划,又在遭遇封锁后火线转正。任正非说:备胎不是摆设,要在奔跑中保养。这种动态准备观,恰似中医治未病的智慧——既要提前调理体质,又要在疾病来袭时果断施针。(以华为为例,阐释动态平衡的实践逻辑)

从大禹随山刊木疏导洪水,到当代乡村振兴摸着石头过河;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27年修订,到雷军在风口上试飞的互联网思维——中华文明始终在谋与动的平衡中前行。当我们既备好箭矢又敢于张弓时,每个抉择都将离靶心更近一寸。(文明视野升华,呼应开篇工艺智慧)

五、写作亮点

1.意象创新:贯穿铆钉留隙箭矢弓弦中医治未病等生活化意象,避免抽象说理

2.案例迭代:选用马尾船厂、黄旭华等非高频案例,增强新颖性与说服力

3.辩证结构:构建批判过度准备-警示盲目行动-提出动态平衡的螺旋模型

4.话语转化:将备胎计划等商业术语转化为哲学隐喻,兼具时代感与思辨性

六、评分参考

内容(20/20):精准切题,案例典型,历史与现实交织论证

表达(19/20):语言凝练,过渡自然,引用恰如其分

发展(19/20):立意深刻,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总分:58/60?

评分理由:文章在严格遵循材料基础上,构建传统技艺-科技攻坚-文明传承的立体思辨体系。案例选择兼顾历史纵深与时代气息,语言既有留两枚铆钉的民间智慧,又有在奔跑中保养的商业哲思,符合高考作文深刻、丰富、有文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