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连同星际空间物质。
(2)分类:天体分为天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
飞船等)。
(3)常见天然天体(星云和恒星是最基本的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
(4)“三看法”判断天体
注意:流星体是天体,流星现象和陨星不是天体。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单个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2)级别: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3.地球的普通性——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太阳系中已知有8颗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
木、土天、海王星(公转周期由短到长,公转速度由快到慢)
(2)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
根据距日远近、质量和体积进行分类如下:
分类所含行星特征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
巨行星木星、土星主要由气体构成,体积巨大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主要由气体构成,与太阳相距很远
注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土星之间(也就是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3)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4.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适宜的温度
液态水的存在
适合生物生
存的大气
稳定的太阳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1)形状: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
(2)主要成分:氢和氦。
(3)表面温度:约6000K。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如煤、石油、太阳能热水器、光伏电站等。
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具体案例: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分布规律答法:总体+变化+极值)(★)
①总体上分布不均;②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③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在四
川盆地。
(2)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的主要原因: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
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②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3)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低值中心的主要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
气中水汽含量大;②阴雨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造成日照时间短、
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4)西北内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多晴朗天
气,日照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