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连同星际空间物质。
(2)分类:天体分为天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常见天然天体(星云和恒星是最基本的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
(4)“三看法”判断天体
注意:流星体是天体,流星现象和陨星不是天体。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单个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2)级别: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银河系
地月系
太阳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3.地球的普通性——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太阳系中已知有8颗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星(公转周期由短到长,公转速度由快到慢)
(2)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
根据距日远近、质量和体积进行分类如下:
分类
所含行星
特征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
巨行星
木星、土星
主要由气体构成,体积巨大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主要由气体构成,与太阳相距很远
注意: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土星之间(也就是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3)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
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4.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适宜的温度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适宜的温度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光照
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液态水的存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1)形状: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
(2)主要成分:氢和氦。
(3)表面温度:约6000K。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如煤、石油、太阳能热水器、光伏电站等。
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具体案例: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分布规律答法:总体+变化+极值)(★)
①总体上分布不均;②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③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在四川盆地。
(2)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的主要原因: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②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3)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低值中心的主要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大;②阴雨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4)西北内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5)东部季风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距海洋近,海洋水汽多,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短。
5.太阳大气分层(★)
字母
太阳大气层
特点
A
光球层
发出的可见光最强,肉眼可见
B
色球层
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C
日冕层
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用肉眼看见
从里向外(A-B-C),亮度越来越弱,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
6.太阳风
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
7.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类型
位置
现象
意义
关联性
日冕物
质抛射
C
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
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太阳黑子增强的年份和区域是耀斑、太阳风活动强烈的年份和区域,周期约为11年
太阳耀斑
B
出现大而亮的斑块
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日珥
喷射的气体呈弧状,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太阳黑子
A
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斑点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
原因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太阳活动强烈→太阳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威胁航天器的安全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流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一般出现在两极的夜晚
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与稀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研究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影响地球气候
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明显增大
1.3地球的历史
1.地层
(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