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生物与环境(选择题特训)
本专题考点梳理:
稳态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选择题训练:
1.将某同学用于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物质等换算为相应的自然土地和水域面积,获得该同学的生态足迹(如下图)。
为减少其生态足迹,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
A.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B.多吃肉类、少吃蔬菜
C.随手关灯、少用空调
D.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废纸
2.调查某片林地中马尾松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黑光灯诱捕法
D.取样器取样法
3.在某地生长着外来物种薇甘菊,它茂密的蔓藤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严重影响了当地
植物的生长。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B.捕食C.寄生D.互利共生
4.亚洲象主要栖息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大量捕杀雄性亚洲象以及亚洲
象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等导致其数量下降迅速。近年来我国对亚洲象的保护工作极为重视,境内亚洲象数量有所
上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增大亚洲象的环境容纳量
B.性别比例可以预测亚洲象的种群密度发展趋势
C.栖息地的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对亚洲象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D
.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6.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如此
B.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倒置时,其数量金字塔也是倒置的
C.海洋中的含碳量高于大气圈,但CO2还能通过扩散作用从大气圈得到补充
D.由于海洋面积约占地球的71%,该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高于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倍
7“”
.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统计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
B.未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试管中的浑浊度发生变化可能与无菌葡萄糖被污染有关
C.本实验中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是葡萄糖有限和试管内空间有限
D411712100.5
.若计数的个中方格中酵母菌分别为、、、个,则每个小方格中有个酵母菌
8.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B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9K
.如图为不同温度条件下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值时的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K
.随着温度升高,一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值逐渐增大
CK
.若适当提高酵母菌的接种量,则会增大酵母菌种群的值
DK
.若提高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浓度,酵母菌种群的值可能会降低
1013934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只鼠,第二次捕获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7只。计算出该鼠的种群密度是每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