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
维》知识点考点提纲
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思维的含义
1.思维
(1)思维的意义: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万物之灵。
(2)体悟思维: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体会到我们在思维。
(3)思维的内涵
①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②“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
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注: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内容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感性认识以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反映理性认识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区形式
事物,包括感觉、知觉、表象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三种形式
别
阶段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
特点直接性和形象性间接性和抽象性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建立在感性
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联系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更深刻、
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
造世界
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4)思维的方式
①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②意义:是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思维的特征
2.思维的共同特征
①间接性(强调由已知一未知;感性一理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第1页共59页
②概括性(舍去现象,把握本质;强调由具体一抽象)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
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③能动性(强调再加工、再创造、有计划、有目的、主动的)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注: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至寺征
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
所谓间接性,就是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
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多次经历某些事物之后,把它们的
含
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以共同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
义
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现实的本括
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
①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
①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
料,就能推知人类进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