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本课是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认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特征和影响,从而加深对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历史的理解。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历史教材,结合实际情况,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一是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二是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验证和支撑自己的观点;三是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构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时空框架;四是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和世界的影响,培养对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设计。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历史的基本概念和事件有一定了解。然而,由于本节课涉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这一历史阶段较为复杂,涉及多国、多地区和多个民族的互动,因此学生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学习难点:
1.知识基础: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了解有限,可能难以把握其形成的原因、特点和历史影响。
2.思维能力:学生可能缺乏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难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殖民体系形成的多因素性。
3.时空观念:学生可能难以将殖民体系的形成置于全球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缺乏对时空关系的整体把握。
4.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主动性不足,容易在复杂的历史材料面前感到困惑。
5.学习态度: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暴力、侵略等负面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价值观的困惑。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殖民地的地图、殖民扩张的插图、相关历史事件的纪录片片段等。
3.实验器材:本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并准备白板或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资本主义世界是如何形成的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2.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资本主义世界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形成的。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讲解: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老师讲解: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基础。
2.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二)殖民扩张与掠夺
1.老师讲解: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关键。
2.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殖民扩张与掠夺的主要国家和方式。
(三)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老师讲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2.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三、课堂活动
1.分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2)殖民扩张与掠夺对殖民地和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基础。
(2)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关键。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2.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
五、作业布置
1.老师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收集关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
1.老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1)通过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学习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课堂小结,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归纳总结能力。
七、教学评价
1.老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1)学生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基本过程和特征。
(2)学生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培养了家国情怀,认识到殖民主义对世界的影响。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殖民扩张与掠夺的主要国家和方式,以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和特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