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1)教学说课稿岳麓版选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岳麓版选修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中的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1)”,主要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局势的紧张与缓和,以及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冷战格局的形成。涉及的主要事件包括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通过分析雅尔塔体制下的国际关系,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2.通过探究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3.引导学生思考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4.培养学生面对历史问题时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理解其如何塑造了战后国际秩序;
②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的对外政策,特别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③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紧张与缓和,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包括意识形态对立、经济竞争和军事对抗等多方面的因素;
②评估雅尔塔体制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影响,包括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③探讨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如何反映了当时国际政治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网络连接、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雅尔塔会议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历史图片和地图、相关历史文献摘要。
-教学手段:历史纪录片片段、角色扮演活动、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板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冷战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冷战时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冷战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冷战时期的政治宣传画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冷战的氛围和影响。
简短介绍冷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指出冷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冷战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冷战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影响。
过程:
讲解冷战的定义,包括其起因、主要参与者和基本形态。
详细介绍冷战的主要特征,如政治对立、军事对峙、经济竞争等。
3.冷战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冷战案例进行分析,如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全面了解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动态。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冷战格局的影响,以及冷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冷战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冷战对欧洲的影响、冷战对世界和平的威胁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冷战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冷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冷战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案例分析等。
强调冷战对世界历史和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冷战对某一地区或国家影响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7.课堂延伸(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对冷战时期历史的兴趣,拓展知识面。
过程:
教师推荐一些与冷战相关的书籍、纪录片或网站,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鼓励学生关注冷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思考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8.课堂反思(5分钟)
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共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准确理解冷战的基本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