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4课综合探究:极端的民族主义与与战争教学说课稿岳麓版选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岳麓版选修3《综合探究:极端的民族主义与战争》,是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四课。本节课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的关系,通过分析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以及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理解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
2.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认识到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性,激发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比较分析,深入理解战争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提高学生信息提取、整理、归纳和表达的能力,提升历史学科的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了解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战争爆发的原因,对战争的初步了解有助于本节课的深入学习。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历史事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战争这一主题尤为关注。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案例和故事来理解历史,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对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之间的关系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此外,学生对战争的影响和后果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同时,学生可能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记忆不够牢固,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强化记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历史地图、图片集、历史文献资料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视频资料、历史文献数字化资源
-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软件、历史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画面,提问学生:“你们对这场战争有什么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大规模的冲突?”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如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军备竞赛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包括民族主义在战争中的作用、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发等。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一战期间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家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以及这种情绪如何导致战争爆发。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民族主义在战争中的利弊,以及如何避免极端民族主义带来的危害。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关系的短文,要求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4.案例分析(约15分钟)
-展示一战期间各国的战争海报、宣传画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宣传材料如何激发民族主义情绪。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宣传手段对战争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战争中的作用。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避免民族主义情绪的极端化。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族主义情绪,学会理性思考,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了解一战期间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表现。
-安排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族主义与战争关系的论文,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情绪在战争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7.课堂延伸(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加深对战争历史的了解。
-邀请历史专家或退役军人来校做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眼中的战争与和平。
8.教学反思(课后)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极端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战争期间各国民族主义情绪的表现和影响。
-学生能够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在内的多方面因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