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WW_T 0127.1-2025 文物脱盐处理规范 第1部分:金属文物.docx
文件大小:119.27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6.6千字
文档摘要

I

WW/T0127.1—2025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盐分检测 1

5脱盐材料 2

6脱盐步骤 2

7脱盐后处理 3

8脱盐记录 3

附录A(规范性)检测分析表 4

附录B(规范性)脱盐溶液的可用性测定 5

附录C(规范性)脱盐率检测方法 7

附录D(规范性)金属文物脱盐记录表 8

参考文献 9

WW/T0127.1—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WW/T0127—2025《文物脱盐处理规范》的第1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兴玲、张治国、马立治、沈大娲、胡钢、王巍、刘祎笑。

WW/T0127.1—2025

V

引言

WW/T0127—2025旨在规范文物脱盐处理所用材料和技术方法,拟由4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金属文物。目的在于规范金属文物脱盐处理所用材料和技术方法。

—第2部分:竹木漆器。目的在于规范竹木漆器脱盐处理所用材料和技术方法。

—第3部分:陶瓷器。目的在于规范陶瓷器脱盐处理所用材料和技术方法。

—第4部分:砖石质文物。目的在于规范砖石质文物脱盐处理所用材料和技术方法。

WW/T0127.1—2025

1

文物脱盐处理规范第1部分:金属文物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属文物的盐分检测、脱盐材料、脱盐方法、脱盐监测、脱盐结束和脱盐记录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铁质和铜质文物的脱盐处理,其他类型金属文物脱盐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687—2004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记录规范

HG/T3523—2008冷却水化学处理标准腐蚀试片技术条件

WW/T0058—2014可移动文物病害评估技术规程金属类文物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脱盐desaIination

去除或降低文物中可溶盐(3.2)含量的过程。

3.2

可溶盐watersoIubIesaIts

可在水中溶解的盐分。

注:针对金属文物的可溶盐,阳离子主要包括钾、钙、钠、镁、铝、铁等离子,阴离子主要包括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等。

4盐分检测

4.1样品采集

参照WW/T0058—2014中附录C的规定,按照以下流程采集锈蚀样品:

a)在不同颜色、形态、层位的锈蚀现象处设置取样点;

b)用标签纸或纸条写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置于取样点,拍摄取样前照片;

c)填写取样文字记录,内容包括样品的编号、位置、颜色、形态、取样目的、拟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其他备注信息;

d)根据锈蚀的致密程度,可用刻刀、手术刀等工具取样,样品一般为块状或粉状;

e)将样品置于适当的容器之中,并在其上标明样品编号和简单描述,取得的样品需妥善保存,

2

WW/T0127.1—2025

避免受到污染或保存过程中发生变化;

f)取样过程应拍照记录,需要时可辅之以录像。

4.2检测方法

宜选用常规化学滴定法、离子色谱法和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分析可溶盐的组成和含量。

4.3结果判定

按照表A.1记录检测结果。锈蚀样品质量1000倍的水溶液中,氯离子含量值大于等于20mg/L时,应对文物进行脱盐处理。

5脱盐材料

5.1纸浆

纸浆应主要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