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学·宋诗;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永遇乐?千古江山》、《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踏莎行?燕燕轻盈》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第一讲宋诗概说;第一讲宋诗概说;一、唐宋诗的区别;;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自宋以来,历元、明、清,人才辈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范围,皆可分唐宋之畛域。……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随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格调之别,正本性情……”
——钱钟书《谈艺录》;;二、宋诗的特质;题材上的政治化、社会化与日常化、通俗化;11;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杜甫《绝句》
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杜甫《彭衙行》;13;14;哀老妇李觏
;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张俞《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汝坟贫女梅尧臣;小村梅尧臣;;荔枝叹苏轼;送胡邦衡赴新州贬所王庭珪;题材的日常化、生活化;二苏诗歌的题材;;;背诵;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学问化
;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题滁州醉翁亭欧阳修;戏答元珍欧阳修;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以议论为诗之讨论:以咏昭君题材、瀑布题材为例;明妃曲(其一)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王安石;《再和明妃曲》欧阳修;蟠龙瀑布陆游;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北陂杏花王安石;宋诗的学问化;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北山
;宋诗“平淡”论;关于宋诗的追求平淡之美;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欧阳修: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萧德藻《咏梅》:百千年藓着枯树,一两点花供老枝。
;46;《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其二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滕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夏日:
;夏日:
;;;清明、寒食:
;清明、寒食:
;背诵;三、宋诗发展脉络;③南渡前后——定型期
江西诗派的形成和发展演变时期:陈与义、曾几、吕本中
④南宋中期——中兴期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中兴四大诗人
⑤南宋末期——衰落期
江湖诗人之中,除了刘克庄、刘辰翁、戴复古,多数诗人破碎不足以名家,作品数量既少,气象也很局促
南宋的亡国之变又造就了文天祥、汪元亮、岳飞等一大批爱国诗人。;宋调的形成: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一、黄庭坚的诗歌主张;黄庭坚手迹;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二、生新瘦硬的山谷体;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左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三折肱,知为良医。
杜甫《不见》: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三、江西诗派的演变;南宋中兴诗坛;第一节陆游的诗歌;一、生平和创作经历;45-65岁:入蜀从军和罢职东归时期。
46岁任夔州通判,入王炎幕,屡陈进取之策。
衣上征尘杂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