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与词人两宋的代表文学
宋词兴盛的原因词体本身的发展诗自唐朝以后,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到了精华已尽,意境无余的地步,后人虽有心制作,亦难自出奇巧。文人不得不另创别体,以为发展,故宋代的词,正是诗衰之后新兴的一种体裁。权贵极力提倡词到了宋代,成为最流行的文体,当代的君主与贵族,也竞趋风尚,或则自制新词,或则奖掖作者,因此上下从风,词人日众,造成宋词发展的盛况。
宋词兴盛的原因词牌数量增多词中的长调,差不多全出于宋,短小精悍的小令,在宋代也增加不少,此外如柳永、周邦彦等,都精通音律,能自制新调。道家的反影响宋代居于思想界领导地位的,是一些讲究征圣宗经的道学家,因而形成一种道统文学观,执笔为文,往往要扳起脸孔,但人类情感原是难于压抑的,于是浪漫的才人就以词为抒泄感情的工具。由于这种道学观念对诗文的压抑,适足以助长词的发展。
宋词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宋词开始发展的时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他们的作品还脱不了五代词坛的影响,风格婉约,以圆熟的技巧与深婉的感情取胜。第二阶段是宋词开始走向绮丽的时期,重要的代表者是柳永,他把词的题材扩大了,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的生活面,风格偏余绮腻缠绵。
宋词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宋词走向豪放的时期,以苏轼为主要代表。他用豪放、旷达、乐观的风调,代替柳永那种沉醉、绮软、悲凉的成分,独创一个多采多姿的新境界。第四阶段是宋词从内容的开发进项技巧锤鍊的时期,以周邦彦为代表。他精通音律,又有文学天才,以复杂的意象与丰富的联想,表达出种种曲折的情绪,结构迂回绵密,技巧已达到词坛上的最高峰。
北宋词人晏殊「文章赡丽,诗娴雅有情思」,当时正值西崑体流行之际,晏殊又仕途得意,生活美满,其诗文之赡丽娴雅,富台阁气息自属必然。作品举例:浣溪沙(一曲新词)、踏莎行(小径红稀)
北宋词人欧阳修欧阳修在宋代文学史上有多方成就,就文而言,提倡宗经重道之古文,成为宋代古文运动之领袖。就诗而言,一手扫除西崑体浮艷之习,为纯宋诗奠定基础。其六一诗话,以论诗为主,兼记本事,开诸家诗话之先例。表现浪漫多感的情调,为婉约派大家。作品举例: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蝶恋花(庭院深深)
北宋词人张先北宋前期词家,晏、欧专工小令;柳永作品已以慢词主,张先则正处于由小令至慢词之过渡时期。天仙子(水调数声)
北宋词人柳永在形式上多采慢词。北宋慢词起于张先、柳永,而柳永对慢词之发展,较张先尤有贡献。内容方面,或抒怀才不遇之悲哀,或叙羁旅飘零之苦闷,或写沉溺歌酒之风流生活。表现方面,工于铺叙手法。字句方面,多以俚俗语句为之。作品举例:雨霖铃(寒蝉凄切)
北宋词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之一:词与音乐分离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之二:以诗为词,词境始大。为豪放派之领袖。作品举例:念奴娇(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北宋词人周邦彦为集北宋词大成之作家,宋初晏、欧诸作,因袭南唐,范围偏狭。柳永则人多病其悲弱俚俗,不登大雅之堂。苏轼继起,虽一洗绮罗芗泽,以豪放清丽开宗,然人病其矫枉过正,不谐音律。于是周邦彦就上述诸家词调和融化,取长弃短,乃集北宋词大成。周邦彦词特色:音律严整、词句工丽、多咏艷情景物。作品举例:少年游(并刀如水)
北宋词人晏几道为晏舒之子,生平分前后二期:前期作品多富贵风流之作,后期作品多沉郁悲凉之调。作品举例: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二晏词比较:就思致而言,大晏深广,小晏浅狭;大晏多人生哲理,小晏则侷限于个人的悲欢离合。就情感而言,小晏直率深切,大晏平淡温润;小晏能动摇人心,大晏则缺乏激情烈响。二晏词虽有上述风格上的差异,实二晏之性情、思想及生活遭遇不同之故,不能以才之高下论。
北宋词人秦观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最为苏轼所赏识,但其词风婉约,不同于苏轼之豪放。作品举例:踏莎行(雾失楼台)、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与苏轼之比较:苏词意境高旷,以气韵胜;秦词格律工细,以情致胜。
北宋词人贺铸贺铸之词较秦观尤近于周邦彦,不但工丽协律,且善于以唐人诗句入词。作品举例: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北宋词人李清照生平分为两期:43岁前生活美满,虽夫妻小别偶有惆怅,但无大挫折;后期作品多抒悲凄惨痛之情,今昔无常之感。作品举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南宋词坛概况宋朝徽钦二帝被掳北去,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迁都南京,是为南宋。政治上的剧变,使是大夫由酣歌醉舞之迷梦中醒觉,发为歌词,多为慷慨悲歌之音。北宋亡,周邦彦集前人大成所建立之古典词风,亦随之衰竭;而苏轼一派的词风,又告盛行。南宋前期约五十年,风格多少与苏轼相近,朱敦儒、陆游、辛弃疾、刘过四人为代表作家。后期约一百年,君臣习于苟安,周邦彦一派词风再度盛行,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张炎为代表作家。
南宋词人朱敦儒一生可分三阶段: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