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四川省万源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完整版.docx
文件大小:69.56 KB
总页数:5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2.7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四川省万源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150题)

1、某机关共有干部、职工350人,其中55岁以上共有70人。现拟进行机构改革,总体规模压缩为180人,并规定55岁以上的人裁减比例为70%。请问55岁以下的人裁减比例约是多少?()。

A.51%

B.43%

C.40%

D.34%

【答案】:B

2、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自身同一。即每一概念、命题、论题等思维形式都保持一致、一贯、有确定的内容。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同一律的是()

A.有人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B.有人说:“经验主义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就不应该反对。”

C.有人攻击进化论时说:“你相信猴子为人类的祖先,那么请问你,你自己是由你的祖父,还是从你的祖母的猴群中变来的?”

D.有人说:“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而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所以我们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

【答案】:D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职权由()。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C.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行使

D.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行使

【答案】:B

4、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答案】:C

5、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下列哪项判断与上述判断的涵义最为相近?()

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

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

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

【答案】:A

6、18,24,21,27,24,30,()

A.19

B.22

C.25

D.27

【答案】:D

7、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自己当时(),看了一肚子气;可是时(),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A.大模大样,血气方刚,人微言轻

B.微风凛凛,血气方刚,人穷志短

C.像模像样,年轻气盛,人微言轻

D.昂首阔步,年轻气盛,人穷志短

【答案】:A

8、胜任力:员工在工作情境中,为完成工作所具备并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动机等关键特征。以下表现为胜任力的行为是()。

A.小张请领导和同事来家吃饭,亲自下厨做了几道“看家菜”,大家交口称赞

B.元旦刚过,小李请姑父和客户打招呼,为公司签订了一个大订单,打响“开门红”

C.还在试用期的小王,用了整整一周时间,才整理出合格供应商的名单和真实报价

D.上个月,小周所在班组在全厂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班组

【答案】:C

9、1.2,1.3,2.6,6.11,24.18,()。

A.25.20

B.120.27

C.32.30

D.36.27

【答案】:B

10、国家预算调整是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情况变化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经过()的审查和批准。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本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政协

【答案】:B

11、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A.不能说生活有条理就产生记忆,但是,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B.妈妈借了张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