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二站技能考点总结
考点一:中医诊断方法考点二:中药治疗技术考点三:针灸推拿技术目录
考点四:中医内科常见病证治疗考点五:中医妇科常见病证治疗考点六:中医儿科常见病证治疗目录
01考点一:中医诊断方法
望诊技巧与要点观察神、色、形、态注意患者精神状态、面色、形体姿态及异常动作。分辨病色与常色熟悉常见病理色泽,如青色主寒痛、黄色主虚湿等。望舌诊病观察舌质、舌苔变化,判断脏腑虚实、气血盛衰及病邪性质。
辨别患者语调、气息、咳嗽等声音变化,判断脏腑功能状态。听声音注意患者口气、汗味、痰涕等气味,以了解病情及病邪性质。嗅气味闻诊方法及应用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获取全面信息。问诊内容全面注意问诊技巧重视主诉与现病史运用合适的语言和方式,引导患者准确描述病情。针对患者主诉进行深入询问,了解现病史及病情变化。030201问诊策略与注意事项
脉诊操作规范掌握正确把脉姿势,熟悉常见脉象及主病,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等。触诊技巧运用手指触摸患者疼痛部位、肿块等,了解病情及病位。注意触诊顺序与手法遵循先上后下、先轻后重的原则,手法要轻柔、准确。切诊(脉诊、触诊)操作规范
02考点二:中药治疗技术
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砂锅、瓦罐、不锈钢锅等,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器具。根据药物性质,浸泡20-30分钟,煎煮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特殊药物需延长或缩短时间。先武火后文火,保持适度沸腾,避免药液溢出或糊底。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确定服用剂量和次数,温服或冷服。煎煮容器选择浸泡与煎煮时间煎煮火候掌握服用方法与剂量
外用药物选择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中药外用技术操作规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外用药物,如膏药、散剂、酊剂等。清洁患处,保持干燥,如有破损或感染应先行处理。按照药物性质和剂型要求,采用适当的给药方法,如涂擦、撒布、湿敷等。避免药物过敏者使用,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注射剂选择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适当的中药注射剂。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抽取药液并排出空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进行注射。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药液是否澄清无杂质,准备好注射器和消毒用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处理。
掌握中药配伍禁忌原则,避免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监测不良反应处理预防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处理。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停药、减量、对症治疗等措施,必要时向医生报告并协助处理。加强用药前评估和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中药治疗的认知度和依从性。中药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处理
03考点三:针灸推拿技术
针灸前需对患者病情、体质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针具和穴位,同时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感染。操作前准备根据穴位特点和患者病情,采用合适的进针方法,如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等,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进针方法行针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和穴位特点,采用相应的手法,如提插法、捻转法等,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行针手法留针时间需根据患者病情和穴位特点而定,出针时需缓慢捻转针身,避免出血或疼痛。留针与出针针灸基本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根据头痛部位和性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太阳、百会、风池等进行针灸治疗。头痛针对腰痛的不同原因,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选取相应穴位如肾俞、大肠俞、委中等进行针灸治疗。腰痛痹症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所致,可选取阿是穴及相应经络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痹症常见病症针灸治疗方案
推拿手法包括按、摩、推、拿、揉、捏等,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等作用。推拿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同时注意操作顺序和时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推拿手法与操作要点操作要点推拿手法
推拿意外推拿过程中可能出现骨折、脱位等意外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并进行相应处理,必要时请骨科医生会诊治疗。晕针晕针是针灸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针灸,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必要时给予急救措施。滞针滞针是因患者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导致针身在体内不能捻转或提插的现象,应嘱患者放松肌肉,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肌肉紧张。弯针弯针是因针身弯曲在患者体内不能拔出或继续进针的现象,应轻轻转动针身逐渐拔出,切忌强行拔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针灸推拿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4考点四:中医内科常见病证治疗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风寒感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选用银翘散加减。风热感冒清暑祛湿解表,选用新加香薷饮加减。暑湿感冒益气解表,调和营卫,选用参苏饮加减。体虚感冒感冒辨证论治及方药选用
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选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