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河北省遵化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完整.docx
文件大小:64.17 KB
总页数:5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2.3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河北省遵化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150题)

1、定义:①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留一段短暂的时间。②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③视觉掩蔽:在某种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典型例证:(1)面对熟悉的场所,小周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回忆中的情景是那么清晰,就像在眼前一样。(2)阿姆斯特朗在环法自行车大赛中,骑得飞快,车轮的辐条几乎像消失了一样。(3)在霞光暮霭之中,火箭腾空而起,逐渐消失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有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B

2、WinZip是一个什么软件?()

A.病毒软件

B.加密软件

C.浏览器软件

D.压缩软件

【答案】:D

3、哲学是属于理智方面的事,文学是属于情感方面的事。我们研究哲学时,每须先将头脑放冷静了,然后才能寻究其中的道理。至读文学时,则宜带着兴奋的心灵,欣赏其一切。若读“哲理诗”,理智与感情并用,同时冷热,很觉不痛快。这段文字的主要论题是()。

A.哲学与文学的差别

B.研究哲学的方法

C.欣赏文学的方法

D.哲理诗的缺点

【答案】:D

4、下列国家机构中,属于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是()。

A.民政部

B.中国人民银行

C.国家税务总局

D.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答案】:C

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三网融合”。这里的“三网”是指()。

A.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

B.数字信号网、光纤信号网、模拟信号网

C.互联网、局域网、通信网

D.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

【答案】:D

6、某机关接待科一日迎来三位访客:老赵、老钱和老孙。会谈后,该科三位同志发现,本科的科长、副科长和科员三人的姓恰好与这三位访客的姓一样。另外,还存在下列情况:(1)访客老钱的家在无锡。(2)访客老赵是位老工人,有28年工龄。(3)副科长家住在南京与无锡之间的某地。(4)科员与孙姓同志竟然是小学同学。(5)访客之一是副科长的邻居,他也是一位老工人,工龄按年头算恰好是科长任职时间的3倍。(6)与副科长同姓的访客家住南京。根据上述情况,可以推出下列哪项判断为真?()

A.科长姓赵,副科长姓钱,科员姓孙

B.科长姓钱,副科长姓孙,科员姓赵

C.科长姓孙,副科长姓赵,科员姓钱

D.赵科长姓孙,副科长姓钱,科员姓

【答案】:C

7、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其发布地位于()。

A.北京天文台的授时中心

B.拉萨天文台的授时中心

C.甘肃酒泉的国家授时中心

D.西安临潼的国家授时中心

【答案】:D

8、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龄,___真正去认识一棵树,___必须从枝叶到根本,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___当我们正视生命时,只从细枝末节着眼,___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蔑。

A.但却如果便

B.因为就如果便

C.而却因为就

D.但就因为就

【答案】:A

9、请选择你认为最为合理的一项,来填充所给数列的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1,8,28,80,()

A.128

B.148

C.180

D.208

【答案】:D

10、赛事对于()相当于()对于编辑

A.哨子;文字

B.运动;校对

C.裁判∶书稿

D.进取∶精确

【答案】:C

11、日本电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十分畅销。进入90年代以来,人民币对西方主要货币(包括日元)汇率不断下调,这样会使进入我国市场的日本电器人民币价格上升。然而,日产电器在中国的销量却并未因此下降。以下哪项最能解释日产电器销量居高不下的原因?()。

A.日本国内电器生产厂家把成本的增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B.日本电器生产厂家成本增幅比我国国产电器增幅小

C.尽管目前日本电器销量未下降,未来两三年内就会显现下降趋势

D.我国消费者更加注重日产电器的优秀质量,弥补了价格上涨的不利局面

【答案】:D

12、以节俭清正()奢靡之风,()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和“八项规定”,保持质朴和勤俭的本色,刹住公款吃喝,规范接待标准,精简活动规模,杜绝浪费陋习,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

A.克制恪守

B.克服遵守

C.克制遵守

D.克服恪守

【答案】:D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