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传统、当代关怀与理论表演
有关外国文学经典教学的浅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嘉军
01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外国文学经典》原名为
《西方文学作品精读》,
为文史哲大类选修通识课,
针对大一新生开课。
内容设计
l不读选段,而是读完整的作品,因此短篇作
品居多,短篇的在前,长篇的在后。兼顾时
代、国别、体裁等。
l以主题来统领全书:真实与梦幻、繁冗与简
洁、魔幻与现实、轻盈与沉重、宇宙与迷宫、
人与真理、叙述与描写、死亡与意义、贵族
与没落、人与动物、传统与现代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互文性。不按照时段性的划分来排序,但如果作品之间缺少关联,又势必会
让学生感到茫然。为此,本书强调以“互文性”来展现外国文学作品的有机
性,展现作品与作品之间跨时空呼应的奥秘。
马尔克斯紧跟海明威,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崇拜者,受其创作影响颇深,便于
展开比较;《阿莱夫》是《哈姆雷特》的先导,前者的题记就来自于哈姆雷
特的台词;《俄狄浦斯王》同样与《哈姆雷特》毗邻……
02
人文传统
单击添加标题
我相信人类的尊贵已经在希腊文学和我们
的文学中被表达了,我们文学的一切都要
归功于希腊文学。由于它,我们的历史才
会感到羞愧。——列维纳斯
我们常常忘记是莎士比亚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我
们,如果再加上经典的其他部分,那就是莎氏与
经典一起塑造了我们。——布鲁姆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文主义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在人工智能已经精于人文主义的核心:以可以具体化为:相信
学科存在之理由:价形式分析的前提下,人为本人类,尊重人类,追
值、意义、情感、审教会学生体会文学、求更高的价值:真善
美。文学尤其如是,感悟人生、理解人性美。在本书中,主要
归结成一句话,文学可能更为重要。突出了外国文学经典
是人学。中的以下人文主义特
质:求真意识、人性
关怀。
求真意识人性关怀
(2)《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的终极
《俄狄浦斯王》《变形记》《阴翳礼赞》关怀;《白痴》中的爱欲伦理;《一
《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的终极关怀;
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中的批判现实
(与东方文学的对比,对谷崎润一郎的《白痴》中的爱欲伦理;《一桩事先张
主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批判,大江健三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