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后疫情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pdf
文件大小:299.16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2.62千字
文档摘要

后疫情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

作者:张迪张少文

来源:《中国信息化》2020年第12期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远程办

公、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等新产业快速崛起,向人们展现了信息化在应对疫情严峻挑战下的巨

大优势。特别是“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它的无接触、追根溯源、自动登记等

功能,让普通人也能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巨大便利。可以说,信息化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

阻击战的重要科技力量。

如果说过去几年,大部分中国企业还在不紧不慢地探索信息化转型之道,那么在疫情防控

常态化时期,企业唯有通过全面的信息化转型,深耕经济发展新模式、新服务、新业态,才能

真正打造出跨周期、抗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经营。

上个世纪末,IBM意识到服务导向比产品导向更重要,提出“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

全方位整合服务体系,成功从硬件生产商转型为解决方案服务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制造计

算机的计算机公司,至今位列世界五百强前150位,企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生动诠释

了服务力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那么,现代企业应该如何提高服务力,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如何利用信息智能技

术改善服务关系,提高服务力呢?

2020年初疫情爆发,大部分人开启“蜗居”模式,居家办公成为那一时期企业持续运转的唯

一途径,远程协同办公软件成为特殊时期的最大获益者,钉钉、企业微信、飞书、Welink等

软件们不会想到,有一天会突然把放在角落里的视频会议功能,共同当作协同办公的主打优

势。

传统上组织召开一场成功的会议,需要准备议题、参会人员、时间、会议室和内容资料

等,期间还会遇到诸如参会人员通勤时间难以协调、会议室不够用难以扩建、会议期间临时资

料难以共享等痛点。而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的视频会议,能极大改善时间、地点、时长

和成本等问题,其优势体现于无限扩展会议室数量;参会人员不需计算通勤时间,可以从容准

备会议内容;会议间可利用WPS云或者办公云桌面等技术,调取文档数据共享到会议主屏

幕。协同办公技术的不断进化,有效地帮助企业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加快了决策速

度。

艾媒咨询发布报告显示,疫情过后,国内开展远程办公的企业超过1800万家,远程办公

人员超过3亿人,几乎占到我国职工人数的一半,甚至连大国外交都采用视频连线方式,国家

领导人都参加了多场国际云会议,直接完成了“国民化”的普及。

疫情过后,为振兴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习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

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AI识

别,物联网和5G等技术支撑的智慧停车,也被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版图,成为新基建背景下率

先跑出的“一匹黑马”。

应用智慧停车后,停车场管理即可实现少人化,微信获取电子发票,更能快速离场,提高

出行效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办公与移动端管理车辆进出。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交叉感染

的可能性,提升了客户的通行体验,还释放出了停车场岗亭的人力资源,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

中去。

如果说停车的场景应用只影响收入和效率的话,那么电梯出现故障或发生安全事故,不仅

会造成被困人员精神创伤,还会给维修和客服公关人员带来极大挑战。对此类设备进行智能化

改造就尤显重要了。

物联网智能电梯实时采集电梯运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提供事前预警功能,降低电梯故

障率;事中第一时间通知物管和维修人员,安抚被困人员情绪,提高故障处理和救援效率;事

后有视频数据进行故障追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梯设备的安全可用性,提升业主满意度。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发现,设备智能化程度越高,公司成本控制和运营能力越强,对外服

务能力就越高。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加快推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与实效、市长专线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政府

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样在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不仅要向客户大声“说”出

来,更要竖起耳朵“听”进去。客服工单系统,从微信、网站、电话热线和电子信箱等渠道获得

客户反应问题,一号对外,分单处理;人工智能机器人判断业务类型和所属部门,自动创建工

单;QA人员及时掌握跟踪投诉问题;机器学习对海量数据加以分析处理,生成项目地理报表

图;事后客户迅速评价,作为服务质量的有效依据。这种信息化的方式能极大减少客服人员数

量和作业强度,在拉近沟通距离、避免冲突情绪上起到了极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