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合同范本之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模板.docx
文件大小:19.51 K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18万字
文档摘要

劳动协议解除概念

【篇一:劳动协议解除】

论中国劳动协议解除

摘要:劳动协议是确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利义务最有效正当形式,也为劳动关系法制化起到关键作用劳动协议解除是劳动协议制度中非常关键方面,它直接包含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切身利益,所以尤其轻易引发争议。本文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个方面对中国相关劳动协议解除法律要求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完善提议;最终从经济赔偿金与赔偿金制度角度对劳动协议解除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经济赔偿进行分析。

关键词:劳动协议解除经济赔偿金赔偿金

正文:

1.劳动协议解除基础概述

劳动协议解除是指在劳动协议有效成立以后,没有推行或没有完全推行完成之前,当解除劳动协议条件含有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意思表示,使协议关系消亡法律行为。劳动协议解除意味着协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消亡,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都含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协议就面临着失业。所以,劳动协议解除是劳动协议法律制度中关键问题。

2.中国相关劳动协议解除要求

中国相关劳动协议解除关键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要求。

2.1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协议

协议解除即劳动协议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解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在正当前提下含有法律效力并受到法律保障。通常在劳动协议成立后,不存在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解除劳动协议问题,所以,立法对协议解除通常不要求条件,只要求当事人在解除协议时内容、形式、程序上正当即可解除协议。中国《劳动协议法》第36条要求了协议解除劳动协议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协商一致情况下能够解除劳动协议。同时《劳动协议法》第46条第2款要求了假如是双方协议解除劳动协议,且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协议,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金。这项要求明确排除了由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协议并由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情形,即在劳动协议协商解除中,用人单位只对由自己单方提出并经劳动者同意后解除支付经济赔偿,不对由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负担赔偿责任。

2.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协议

单方解除即享受解除权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而解除协议。单方解除权属于民法上形成权,因为单方解除权使权利人能够仅凭自己行为就能够使自己与她人之间劳动关系消亡,所以,对相对人保护是十分关键,尤其是对劳动者保护。《劳动协议法》第37条要求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者只要符正当定程序就能够解除劳动协议,不需要特定法定事实发生,但必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劳动协议法》第37条修改了劳动能够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协议情形,要求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协议要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协议法》第38条要求了劳动者即时解除劳动协议六种情形,只要出现了法律要求这六种情形,劳动者无需向用人单位预告就能够随时解除劳动协议,因为在即时解除情形下,没有给用人单位以准备时间,用人单位在无法立即安排其她劳动者来

顶替辞职者岗位情况下,会对正常生产和经营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这种解除劳动协议形式通常限于用人单位有过失情形。

2.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协议

劳动协议是劳动者劳动权得以实现关键确保,中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协议做了严格限制。《劳动法》第25、26、27条和《劳动协议法》第39、40、41条分别要求了用人单位在下面三种情况下能够单方解除劳动协议:过失性解除、非过失性解除和经济性裁员。

过失性解聘,又称即时解聘,它是指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预告就能够单方解除劳动协议。过失性解聘通常是由用人单位作出,能够立刻生效,无须事先通知劳动者,而被解聘劳动者也没有请求用人单位给付经济赔偿金权利。这种含有处罚性质解聘必需以劳动者主观过失为前提,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有证据证实不符适用人单位录用条件,或者劳动者有严重过失情况下,用人单位才能对其解除劳动协议。为了避免用人单位滥用过失性解聘而侵害劳动者正当权益,中国《劳动协议法》第39条以罗列形式要求了相关过失性解聘多个情形,对过失性解聘进行了极其严厉要求。

非过失性解聘指劳动者无主观过失,但基于一些客观原因,用人单位能够依法单方解除劳动协议行为。非过失性解聘关键是因为是劳动者身体原因和技能原因不能适应数次调整后工作需要,用人单位在无法提供与劳动者身体或技能条件相适应工作岗位情况下,只能将劳动者解聘。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立法对非过失性解聘作了严格要求限制,而且还要求用人单位对被解聘劳动者都需要进行一定经济赔偿。

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一次性解聘部分劳动者,以此作为改善生产经营情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