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pdf
文件大小:1.01 M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1.09万字
文档摘要

2024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

2024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精选篇1)

力学是一门容易理解,但容易出错的科学。但是,我一直对牛顿发现的万有

引力情有独钟。我改变了主意,想了很多和重力有关的事情。物理学家牛顿曾经

在家里和校园里思考过。突然,一个熟透的苹果掉在他的头上,他正在仰望天空,

突然他的眼睛突然睁开了。经过一系列实验,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引力是力

量的内在本质之一,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会相互吸引,产生引力。

但是,如果物体之间的距离太近,就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力。所有靠近球的

物体无一例外都被吸引到了重心,因为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与地球本身的质量相

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既然如此,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是因为重力而粘在地面上的。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引力消失了,人类会怎么样?是从地球,飞到外太空?

还是从此灭亡?还是漂浮在地球之上,却无法离开?带着这些疑问,我带着好奇

在网上查资料。我了解到地球内存在重力是因为地球内部复杂的地核产生的磁场。

如果磁场消失,水和大气将离开地球,人类将随着空间离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会受到压力的冲击,导致死亡。我在想,不同的物体对重力会有相同的反应吗?

我拿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品,笔和双面胶,用同样的力度同时扔出去。

最后,他们竟然倒在了地上,这让我大为震惊。这两个物体究竟为什么会同

时落地?原来两个物体虽然质量不一样,但都是靠重力连接的,因为力和反作用

力肯定是一样的。嗯,听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对引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

机制是如此难以捉摸。事实上,自然界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让我们一起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024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精选篇2)

我喜欢的国学经典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

更是有利。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

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一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这一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

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

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

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比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多处可见。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

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

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

亦君子乎?”这就是论语,读了论语我非常高兴,因为《论语》是我爱的一本书,

这本书里面有一位老师,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

些怎么去学习的道理,让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

我还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字经》,里有许多的国学故事,还有一些做人的

和读书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篇的故事是

晋代有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侠气。因为父亲早死,所以没有人管教,

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龙、山中老虎和

他称为“三害”这三害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周处,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周

处去杀蛟龙,老虎,周处便答应了,周处带着刀来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杀了,

又来到了水上去杀蛟龙,他和蛟龙战了三天三夜,人们还以为可以杀了三害,没

想到三害都杀了。人们纷纷祝贺摆酒,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都还以

为他死了而欢呼,于是周处便开如认错,开始从新做人,他认真学习为老百姓做

了很多的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里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2024北京卷“历久弥新”议论文(精选篇3)

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丰富

多彩;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的精

彩。21世纪更是一个飞速创新的信时代,生活需要创新!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生活没有了创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可能还和原始

人类一样,那么的`乏味,枯燥,低俗。有人说,如果回到五百年以前,那时的

人们可能会想到地上跑的——汽车,海里游的——船,天上飞的——飞机,但他

们绝对不会想到电脑,他们绝对不会想到通过以个小小的互联网,就可以看到大

千世界。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们能够拥有这些,还不是因

为我们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超越前辈,才能够有这么精彩的生活。

现在的生活缺少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