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达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全球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及文化与旅游融合趋势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文旅融合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逐渐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文化感知等多元化方向转变,文化元素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文旅融合通过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要素,为游客提供了更具内涵和特色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不仅丰富了旅游体验,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达州,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其地处川渝陕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了发展区域旅游的优势条件。达州自然景观壮美,拥有八台山、龙潭河等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深厚,是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等见证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达州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神剑园、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等,这些都为达州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达州积极响应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州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然而,在文旅融合的大浪潮中,达州旅游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文旅融合深度不够、旅游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达州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达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对于推动达州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其在区域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达州旅游业发展的深入探讨,丰富和完善了区域旅游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发展研究。通过对达州旅游资源、市场、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为旅游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案例和实证资料,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文旅融合发展规律和机制的认识,拓展旅游研究的领域和视角,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实践意义:对于达州旅游业的发展而言,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达州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剖析,能够为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有助于达州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增强达州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达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达州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文旅融合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早,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文旅融合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部分学者聚焦于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整合机制,如Crouch等(2006)指出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有效的整合与开发,能够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他们强调了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将这些资源融入旅游产品中,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在文旅融合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上,学者们普遍认为文旅融合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还拓展了旅游市场。Hall(2005)通过对多个旅游目的地的案例分析,发现文旅融合能够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游客,尤其是对文化体验有较高需求的游客,从而推动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文旅融合还促进了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关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国外学者关注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Bramwell和Lane(2011)提出可持续旅游发展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强调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文化传承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旅游与环境、社会的和谐共生。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Zeithaml等(1990)构建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从顾客期望与感知的角度分析了旅游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他们认为旅游企业应通过准确把握顾客需求、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旅游品牌建设与营销方面,国外学者也有深入研究。Kotler和Keller(2006)强调了品牌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认为旅游目的地应通过明确的品牌定位、独特的品牌形象塑造以及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在旅游营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