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输能力的加强
复习1、通过能力的计算原理2、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3、折返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1)站后折返时通过能力(2)站前折返时通过能力4、系统通过能力的计算5、输送能力的计算
三、运输能力的加强运输能力加强的意义运输能力加强的时机运输能力加强的途径和措施
1、运输能力储备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之一,是不能像其他生产部门那样储备产品或半成品来增加生产经营系统的可靠性。只能储备生产能力来适应运输波动。所谓运输储备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给定的运量条件下,充分考虑运量波动、维修作业、技术改造和系统发展等因素后,运输系统具备的完成一定日常运输任务必须的最小的使用能力以外的附加能力。(一)运输能力加强的意义
1、运输能力储备(1)通过能力储备通过能力储备是固定设备的能力储备,如在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中预留一定缓冲时间。(2)输送能力储备输送能力储备是活动设备的能力储备,如保有一定的备用车辆,以备急需。由于活动设备可以调拨,因此,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储备就显得更为重要。能力储备一般都是指通过能力的储备.(一)运输能力加强的意义
2、运输能力加强的意义(一)运输能力加强的意义随着城市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市民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客流往往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样线路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会逐渐凸显出来。造成列车超载、乘客拥挤、延长列车停站时间、打乱运行秩序等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客流的增长,轨道交通系统应及时和有计划的采取加强运输能力的措施,不断提高运输能力。
(二)运输能力加强的时机1、运能——运量适应性分析是否需要采取加强运输能力的措施,应通过运能—运量适应性分析来确定,即根据轨道交通线路的高峰小时现有运输能力,能否适应一定规划年度高峰小时需要运输能力来确定。调查规划年需求(运量)计算系统运输能力分析适应性计算需要运输能力采取措施再次分析
(2)计算需要运输能力(即高峰小时需要输送能力)(1)计算现有运输能力(即高峰小时输送能力)根据预测的一定规划年度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进行计算确定。1、运能——运量适应性分析(二)运输能力加强的时机
(3)分析适应性(即绘制的运量适应图)第一阶段需要能力适应分析措施…客运量增长曲线(不适应情况)措施1第…阶段需要能力适应分析措施2第二阶段需要能力适应分析1、运能——运量适应性分析(二)运输能力加强的时机
(3)分析适应性(即绘制的运量适应图)例:假设需要运输能力在运营初始年为25000人/h,以后平均每年增加2500人。现有运输能力和采用各种提高运输能力措施后所实现的运输能力按表中数据。序号运能状态变化h(s)m(辆)p车(人)p(人)1现有能力(1)1806250300002扩能措施(2)1808250400003扩能措施(3)120830072000绘制运量适应图数据1、运能——运量适应性分析(二)运输能力加强的时机
100020003000400090008000700060000TP2468101214161820(1)(2)(3)10000200003000040000900008000070000600000TP2468101214161820(1)(2)(3)50000(二)运输能力加强的时机1、运能——运量适应性分析
(二)运输能力加强的时机2、列车满载率分析运营数据显示,当列车平均满载率≥80%时,说明线路运输能力已经饱和,此时应考虑加强运输能力。3、列车饱和度分析列车饱和度即现有一昼夜所开行的列车数占线路通过能力的百分比。根据轨道运营经验,一般认为如果全天所开行的列车数达到线路通过能力的80%以上时,说明现有通过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考虑加强运输能力。
提高运输能力的途径(1)增加行车密度增加既有线行车密度是提高既有线运输能力的基本途径。增加行车密度的通过能力提高值可由下式表示:(三)运输能力加强的途径增大
运输能力的加强提高运输能力的途径(2)增加列车定员通过增加列车编组辆数、采用大型车辆或优化车辆内部布置来增加列车定员,是提高既有线运输能力的又一途径。增加列车定员的输送能力提高值可由下式表示:增大
15地铁列车的扩大编组往往受到站台长度的限制;而街面运行轻轨列车的编组辆数太多,则会在平交道口产生影响其它交通的问题。根据各国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实践,在扩能的途径方面,加强既有线运输能力通常是增加行车密度和增加列车定员二者并举,并以增加行车密度为主。
16运输能力加强的措施设备改造措施运输组织措施
171、运输组织措施在现有设备水平下,运用比较完善的行车组织方法,更好和更有效地使用既有技术设备,无须大量投资就能使运输能力达到需要水平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