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会柑提质增香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223.8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3.41千字
文档摘要

团体标准《新会柑提质增香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编制工作组

20253

年月

1

《新会柑提质增香栽培技术规程》

一、工作简况

本文件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广东省质量检验协

会立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

等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标准立项、征集意见、

技术审查、发布等流程执行。

二、制定标准意义和必要性

柑橘作为世界第一大水果,我国是第一大生产国,更是主要

起源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柑橘资源。在中国,柑橘的种植历史源

远流长,《禹贡》中“厥包橘柚锡贡”的记载,表明橘柚曾作为

贡品;春秋战国时期“果之美者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的描

述,更是彰显了我国柑橘种植历史的悠久。

广东省作为柑橘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在我国柑橘产区中占据

重要地位,是重点柑橘产区。同时,广东也是我国最早实现商业

化柑橘栽培的地区之一,柑橘产业在推动广东农业经济发展方面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柑橘的重要产区之一。其中新会

柑是药食同源的不可多得的优秀品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柑

饼或果汁,但皮比肉贵,其柑皮是正宗地道新会陈皮的原料。新

会柑的质量决定了陈皮的最终质量。

当前新会柑存在品质不一、果皮质量安全等问题,主要原因

如下:一、新会柑取小果制取小青柑普洱茶时,夏季高温高湿的

环境容易滋生病虫害。不同种植户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枝

梢生长不统一,用药种类繁多且频繁,这极易造成果面药剂残留。

二、部分种植户偏施化肥,致使土壤酸化板结,柑橘根系生长受

到影响而变弱,对外界温湿度变化更为敏感,枝梢生长愈发不统

2

一,加大了药剂防控的难度。三、种植户选用的有机质肥料品质

各异,施用量也各不相同,这对树势生长改善和品质提高的效果

不明显。最终导致制作出的茶品和陈皮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出现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四、种植户种植的新会柑存在不同

品系,品质差异较大。对不同品系进行增香提质,有助于提高新

会柑整体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

经查询,国内相关标准有国家标准GB/Z26580-2011《柑橘

生产技术规范》、行业标准NY/T2718-2015《柑橘良好农业规范》、

NY/T975-2006《柑橘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DB4407/T

69-2021《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团体标准T/CAI012-2022《新

会柑种植技术规范》、T/GDVIA077-2024《新会柑生物活力栽培

技术规程》、T/GDFSPA0006-2022《跨境电子商务产品新会柑种

植规范》等;以上相关标准虽然其栽培技术、生产管理要求可供

参考,但只适用于柑橘通用生产技术,未有针对新会柑提质增香

技术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新会柑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制定

《新会柑提质增香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的制定,将规范新会柑提质增香技术,有效提升新会柑

的品质,进一步发挥柑橘产业在推动广东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三、编制原则

1、标准起草小组本着全面、科学、合理、实用的原则进行本文

件的制定工作。

2、本文件的编制是根据行业现状和生产技术需求,结合实际生

产情况,做到了优化、量化、细化,维护了标准的协调与统一。

3

3、本文件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宜性,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本文件规范根据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四、框架内容

标准框架及主要内容见表1。

表1标准框架

序号章标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