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视野拓展】人口迁移的分类;3.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二)国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2.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应为永久性或长期性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图示如下:;【生活实践】1.外籍劳工是指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向异国流动的工人,是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外籍劳工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发达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生产国。其中,美国是外籍劳工最大的聚居地。
2.西亚和北非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来讲,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人口迁入主要得益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三角贸易”
在17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英国殖民者从本国出发装载火器、机械、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黑人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把黑人奴隶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后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和美洲西印度群岛三者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2.影响世界移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移民政策
B.经济差异
C.环境污染
D.自然灾害;解析第1题,表中显示,世界主要人口迁出国均为沿海国家,A不符合题意。表中显示,世界主要人口迁出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而主要人口迁入国都为发达国家,因此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符合题意。表中显示,世界主要人口迁出国中只有墨西哥在西半球,世界最大人口迁入国美国在西半球,C不符合题意。表中显示,世界人口迁入国中迁入数量前四位的国家均位于北半球,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第2题,人口迁移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吸引人口迁入,造成世界移民现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正确;移民政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不是影响世界移民的最主要因素,A、C、D错误。所以选B。;任??二了解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阶段;
【生活实践】环境移民
环境移民指由于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而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原因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因洪涝、干旱、泥石流、滑坡和地震等灾害性环境事件导致的环境移民称为“环境灾害移民”;因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退化引起的环境移民称为“生态移民”;因环境污染事件导致的环境移民称为“环境污染移民”。;;(1)(综合思维)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综合思维)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会有所增强;;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闯关东”为国内人口迁移
B.“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2.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A.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频繁
B.人口迁移方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C.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D.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思维流程】
第1题:;第2题:;【方法技巧】;;1.依据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东北三省()
A.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出以男性为主
B.1964—1982年的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
C.2000—2010年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
D.2010—2020年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2.依据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现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B.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口老龄化
C.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扭转迁移现状
D.有利于缓解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953—1964年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人口净迁入,A错误;1964—1982年人口净迁入,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增加,B错误;2000—2010年净迁出男性人口比重大,不能表明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C错误;2010—2020年人口净迁出性别比约为100,即迁出人口中,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也约为100,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D正确。故选D。
第2题,结合图示可知,东北三省人口现状为人口大量迁出,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当地劳动力减少,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当地的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B错。扭转迁移现状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需要多种产业综合协调发展,单一的旅游业难以扭转现状,C错。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返乡,交通压力大,D错。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