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流病课件 实验流行病学(预防)学习资料.ppt
文件大小:485.5 KB
总页数:7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6.77千字
文档摘要

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Epidemiology观察性流行病学:自然条件下人群中事件分布规律和决定因素实验性流行病学:人为条件下人群中事件分布规律和决定因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原理示意图按研究场所划分现场试验(fieldtrial)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按所具备设计的基本特征划分真实验(trueexperiment)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即半实验(semi-experiment)现场试验与临床试验比较

DifferenceBetweenFiledTrialandClinicalTrial真实验(trueexperiment)类实验(quasi-experiment)不设对照组(withoutcontrolgroup)自身前后比较与已知干预措施比较设对照组(withcontrolgroup)不能随机分组第二节设计和实施

DesignandExecution一、明确研究目的;二、确定研究和设计类型三、选择实验现场四、选择研究对象五、确定干预措施和效应交叉对照

cross-overcontrol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资料整理(一)剔除不合格研究对象(二)不依从对象的处理:二、资料分析第四节临床试验一、定义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四、基本设计类型(一)随机对照试验(RCT)严格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或干预组)和对照组,前瞻性地观察两组结果,然后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从而得出研究的结论。(二)交叉设计三、序贯试验

(sequentialtrial)四、析因设计五、注意问题第五节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一、定义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均是以自然人群人作为研究对象、在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干预研究,但前者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后者接受干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群。二、目的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病因或危险因素评估评价卫生服务措施质量评价公共卫生策略三、设计类型平行随机对照试验群组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四、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结局变量的确定资料的收集减少失访避免组间“沾染”(串组)注意控制混杂因素优点(Advantage)(二)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disagreement)临床医生在工作中经常发生临床意见分歧,即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结果,或者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人的检查结果不相符。临床不一致性产生原因:被检查者生理、心理反应差异检查者感觉的生理变异检查仪器、方法、试剂问题,检查环境中的干扰因素等减少临床不一致性措施:创造良好的诊断环境加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人员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统一检查、诊断和治疗标准复查病史,引用资料,避免主观臆断、先入为主邀请专家和不了解病情的医生会诊,核实资料的准确性用辅助检查技术进行复查判断Kappa一致性的强度最强0.81~1.00高度0.61~0.80中度0.41~0.60尚好0.21~0.40轻0~0.20弱0一致性强度Kappa值临床不一致性描述:测量值(三)安慰剂效应(四)向均数回归实验流行病学优缺点

AdvantageandLimitation×××√××√√×√√√不盲单盲双盲三盲结局评估或数据分析者研究者受试者设盲对象盲法合格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干预1干预2未完成干预1完成了干预1完成了干预2未完成干预2A组B组D组C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分布示意图1.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analysis比较A组+B组与C组+D组中研究对象的结果,反映了实验意向干预的效果,如果干预1确实有效,该种分析往往会低估其效果。2.遵循研究方案分析per-protocol(PP)analysis亦称效能分析,只比较B组与C组研究对象的结局,仅能对实验依从的人进行分析,可反映干预方案的生物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