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铁保护区关键地铁保护技术应用实践 .pdf
文件大小:258.9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3.44千字
文档摘要

地铁保护区关键地铁保护技术应用实践

摘要:地铁保护区内的新建工程,特别是深基坑施工时,不可避免会引起周

边地质环境的改变,新建工程离地铁结构愈近,对地铁造成的安全风险则愈大,

本文通过近地铁深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地铁保护技术的成功实践,总结出

具备可行性并且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地铁保护关键施工技术。

关键词:地铁保护区、深基坑工程、地铁保护技术

引言

地铁作为一种便捷、环保的轨道交通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地铁网络交通在各大城市中也愈加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建设

的步伐逐渐加快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不断发展,地铁周边的施工愈来愈多。在

地铁保护区内的新建工程,特别是深基坑工程在施工时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保

障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安全,减小新建工程施工对地铁运行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是

当前地铁周边新建工程的重中之重,故而充分发掘地铁保护区20m范围内具有可

行性并且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地铁保护关键施工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以广州某地铁项目为载体,对地铁保护区关键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为类

似近地铁工程提供借鉴。

1应用工程概况

本技术应用某工程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紧邻两条地铁线路,项目基坑面积为

41441㎡,基坑长度为335m,宽度为57.7m~168m,基坑深度约为23.5m,地质条

件复杂,最近处离地铁仅3.3m,离地铁结构抗浮板边线位置仅17mm,且地铁部

分附属结构(如冷却塔、地铁出口通道、地下管线管廊、排水井等)位于基坑内,

施工时不仅要注意保护地铁结构及设备,且拆除附属结构时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扰

动和降低施工风险,确保不影响地铁正常运营。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地

铁保护施工技术,以求达到减缓地铁隧道进一步变形,甚至一定程度上使地铁变

形正向回调的目的。

2地铁保护关键技术

2.1基坑支护体系

基坑支护在近地铁一侧采用三轴搅拌桩-地连墙体系,基坑内外先行施工三

轴搅拌桩槽壁止水帷幕,将基坑内外水位分隔,避免施工地连墙时造成周边地下

水位失衡。结合地下连续墙本身特性,对土体扰动轻微,完成后墙面平整连续,

形成有效的连续隔绝整体。在土方开挖过程中,随土方开挖进度施工混凝土梁板

支撑结构,形成对撑轴力,抵消基坑内侧挖土外侧土压力较大向基坑一侧倾斜,

对既有地铁结构造成影响。

2.2土体定位注浆加固技术

基坑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分阶段多次对地铁隧道与基坑中间的土体进行注浆

加固,由于离地铁结构愈近,施工扰动对地铁的影响愈高,则风险愈大。可在地

铁与基坑中间采用袖阀管进行预注浆加固,采用紧邻地铁隧道袖阀管定位注浆的

方式来加固地铁隧道下部和腰部周边的土体,形成硬化的土体“承托平台和稳固

屏障”,减少因周边支护或开挖施工引起的土压力变化对既有结构的影响,保障

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因紧邻隧道注浆会造成隧道周边情况改变,故隧道紧邻位

置注浆建议采用低压、稳压的方式。

2.3隧道正上方卸土技术

针对地铁保护区内敏感部位(受外界施工影响大的位置),可采取本技术对

变形较大位置上方覆土进行卸荷,减少上方堆土荷载,从安全角度出发,至少保

证隧道上方堆土卸载后厚度不小于一倍洞径,避免卸土量较大导致隧道产生较大

抬升。隧道正上方卸土采取分层分阶段卸荷,逐步缓慢释放覆土荷载压力,并观

察卸土期间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变化情况,通过监测数据反应卸土对地铁变形的影

响,从而指导下一阶段卸载。

2.4基坑隧道监测一体化技术

针对基坑面积大,基坑开挖深度深,紧邻地铁隧道结构的工程,基于基坑的

安全及对周边地铁的保护,必须进行基坑和隧道监测工作的同步开展。施工过程

中通过隧道自动化监测直接反应地铁变形情况,通过地铁一侧基坑监测情况间接

反应地铁变形情况。隧道自动化监测的目的是确保数据可以及时传输,在开挖过

程中实现每日多次反映地铁变形情况,信息化施工。基坑监测的目的主要是监控

基坑开挖过程中因施工原因造成的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等因素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

境形成的影响,同时间接反应地铁变形。

2.5降水回灌平衡水位技术

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在地铁隧道周边设置回灌井,地下水的

回灌采用压力回灌,降水采用降水井降水。基坑开挖前,将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

下1m,防止表层土体受雨水侵泡软化,增加开挖风险,同步启动基坑外回灌井进

行有压回灌,及时对基坑外地铁位置地下水进行补充避免基坑内水位下降引起地

铁周边地下水位下降对地铁造成安全风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