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内大软件工程培养方案(3篇).docx
文件大小:39.42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4-03
总字数:约3.75千字
文档摘要

第1篇

一、培养目标

内蒙古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软件企业、科研机构、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维护、软件测试、软件销售与咨询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知识结构: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了解国内外软件工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

(4)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知识。

3.能力结构:

(1)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2)具备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能力;

(3)具备软件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适应工作环境。

三、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离散数学、编译原理等。

3.软件工程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导论、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与工具、软件维护等。

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

5.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四、教学计划

1.学制:四年制本科。

2.学分:总计160学分。

3.学年安排:

第一学年: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学年:专业基础课程、软件工程课程。

第三学年:软件工程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第四学年: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

五、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置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课程设计:结合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以实际项目为背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能力。

4.校外实习: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六、质量保障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七、就业前景

内蒙古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就业:

1.软件企业: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工作;

2.科研机构:从事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3.教育部门:从事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4.政府部门:从事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等工作。

总之,内蒙古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

一、培养目标

内蒙古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软件开发、软件维护、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至少一门编程语言进行软件开发。

4.具备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方面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软件开发团队的工作环境。

6.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技术发展。

三、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等。

2.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软件工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架构设计、移动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

4.选修课程: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

5.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教学计划

1.学制:四年。

2.学分:160学分。

3.学年安排:

第一学年: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程。

第二学年: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

第三学年: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实践环节。

第四学年:实践环节、毕业设计。

五、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