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制度
1.为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这一原则,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设备管理由机电经理负责,落实执行国家、矿下发的各项设备管理规程及办法,制定、完善设备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其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状态,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工作和技术资料的收集工作。
3.机电经理必须做好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加强设备日常检查,确保机电设备完好率达到95%,设备质量达到矿规定的标准。
4.生产设备应当建立健全使用、维护保养相关记录,分析设备在检修、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5.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核对,做到账、卡、物一致。
6.使用中放入设备必须保持完好状态,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动作可靠并应定期检查,试验做好记录,不合格的不准使用,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转,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7、设备发生事故时必须如实上报,发生设备事故时配合相关部门查明原因并按照事故性质进行严肃处理。
8.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做出显著成绩的设备负责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9.对由于设备管理不善,发生严重事故而影响安全生产的,根据第情节对分管负责的有关人员追究责任,造成事故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职工,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追究经济和行政责任。
10、所有设备都必须严格按照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完好标准使用与维护。实行主要生产设备包机、三级点检和中检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小型设备,有条件时也要实行包机制。
11、实行管理和操作人员相结合的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包机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到三好、四会、五项纪律,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设备。四会即: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五项纪律即:实行定人定机、遵守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注油,保证合理润滑;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管理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发现异常,立即停机,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12、未使用过的新设备,在使用前,应由主管技术人员详细研究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制定出操作(使用)维护规程,组织操作、维修人员学习熟悉后,才能交付使用。使用初期,主管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查运行情况,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反馈信息。
设备管理职责:
本制度适用于露天煤矿、外委单位所有机电设备。
根据露天煤矿的具体情况及要求,全面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明确设备的三率,即待修率5%,完好率90%以上,事故率1%以下,以及对设备从购置到闲置报废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建立健全设备台帐,加强现场监察管理,及时调剂设备的使用、变更设备流动账,做到账、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3.机电部在设备管理调剂和使用上,有权对厂段和个人
进行考核,设备使用单位必须设有专人对设备管理负责,配有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设备使用情况,做到底数清、账物符,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在设备管理上做到减少闲置、积压、浪费,杜绝设备的重复购置,确保设备验收质量、设备档案齐全。
5.对增置新设备,机电部、生产部、安监科协同财务部门
制定年度维简计划(维简费、安全费、环保费大修理等)。年度维简计划由机电矿长召集财务、技术、安全、使用部门进行经济技术论证,本着结合本矿实践、发展生产、产业升级等要求,机电部负责制定、下达设备年度购置计划,统一编制设备采购计划,按有关程序审批上报,设备到货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入账、发放等工作。
设备采购选型时应注意通用化、标准化,所选设备应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纳入安标管理的产品确认其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防爆设备应有产品防爆合格证。
二、设备的基础管理?
7.设备基础管理的要求是数量清、状态明、属性准,帐卡物一致。各种设备分类逐台编号、登帐、建卡,机电部建立设备总台帐,项目部负责管理的设备也要建立相应的设备台账。?
8.加强统计工作,健全原始记录,以保证统计数据准确。
三、设备的使用管理
9.使用单位要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的原则,设备维护使用,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应实行包机制。大型固定设备均必须有运行记录,无包机人或专人维护的设备不准使用。各类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达到本设备操作的技术等级及应知应会要求,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10.使用中的设备必须保持完好状态。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动作可靠。并定期检查试验,做好记录,不合格的严禁使用,严禁带病运转,防止和杜绝跑、冒、滴、漏。?
11.建立健全润滑管理制度,坚持五定(定人加油、定人换油、定点给油、定质选油、定量用油),对主要设备实行点检制,由机电部制定点检标准,并监督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