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太空一日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9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3.96千字
文档摘要

太空一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相关背景知识。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炽热轮廓俯瞰等,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作者太空一日的经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圈点批注等方式,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太空探索的看法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祖国航天事业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太空一日的惊险与奇妙。

学习本文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在太空飞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力量,培养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生字词、文章结构等,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默读法: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圈点批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内容、写作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

4.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太空探索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太空环境,增强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神舟飞船发射升空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活动的精彩视频,展示太空的神秘与浩瀚。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震撼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是否对太空充满了好奇?太空探索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无数宇航员勇敢地踏上了这片未知的征程。今天,我们将跟随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一同体验他的太空一日。(板书课题:太空一日)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杨利伟:杨利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亚洲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的太空之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介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背景: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一壮举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理解其意思。

思考文章围绕太空一日写了哪些内容,尝试划分文章层次。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生字词:炽热、轮廓、俯瞰、遨游、严谨、稠密、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

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纠正读音,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例如:炽热形容温度极高,极热;俯瞰指从高处往下看;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3.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17段):写作者在飞船升空过程中的惊心动魄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1829段):描述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的景象以及遇到的困难。

第三部分(第3039段):讲述飞船返回过程中惊心动魄的经历。

第四部分(第4045段):作者对这次太空飞行的总结与感悟。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0分钟)

1.研读第一部分(第117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思考:作者在飞船升空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他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总结:飞船升空过程经历了火箭上升、抛整流罩、飞船进入轨道三个阶段。作者的心理感受从紧张到稍感轻松,再到非常难受。

提问: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紧张和难受?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等,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运用心理描写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飞船升空时所遭受的巨大痛苦,让读者感同身受。

2.研读第二部分(第1829段)

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了哪些景象?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看到了地球的全貌,景色非常美丽。遇到的困难是太空中的失重现象,导致他的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