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2023年3月31日
目录
一、总体要求1
(一)指导思想1
(二)基本原则1
(三)建设目标2
二、编制说明2
(一)编制目2
(二)编制依据3
(三)编制思路3
三、标准体系结构图4
四、标准明细表6
五、标准统计表38
六、实施应用39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体
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增加标准有
效供给,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标准工作,加快构建统一、融
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对产业转型升
级的整体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完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顶
层设计,明确标准化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指导标准化工作
分领域同步推进实施,加强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工作的整
体协调。
2.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基
础共性、产业急需标准的研究制定,实现标准与工业互联
网产业发展的同步推进,提升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和有
效性。
3.兼容并蓄、合作共享。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加强与相关产业联盟等的交流合作,协同产学研用各方、
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力量,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1
(三)建设目标
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制定术语定义、通用
需求、供应链/产业链、人才等基础共性标准15项以上,
“5G+工业互联网”、信息模型、工业大数据、安全防护等
关键技术标准40项以上,面向汽车、电子信息、钢铁、轻
工(家电)、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
领域的应用标准25项以上。推进标准优先在重点行业(领
域)实现突破、率先应用,引导企业待制定发、生产、管
理等环节对标达标。到2025年,制定涵盖工业互联网关键
技术、产品、管理及应用需求等标准100项以上,基本建
成统一、融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在
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发展的良
好局面。
二、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
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
物、系统等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
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在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
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
2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三)编制思路
1.基础共性标准。主要规范工业互联网的通用性、指
导性标准,包括术语定义、通用要求、架构、测试与评估、
管理、供应链/产业链、人才等标准。
2.网络标准。主要包括终端与网络标准、“5G+工业互
联网”标准、标识解析标准。终端与网络标准主要包括工
业设备/产品联网、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络、工业互联网企
业外网络、工业园区网络、网络设备、网络资源和管理、
互联互通互操作等标准。“5G+工业互联网”标准主要包括
“5G+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组网、“5G+工业互联网”
适配增强技术、“5G+工业互联网”终端、“5G+工业互联
网”边缘计算、“5G+工业互联网”应用、“5G+工业互联
网”网络管理等标准。标识解析标准主要包括编码与存储、
标识采集、解析、交互处理、设备与中间件、异构标识互
操作、标识节点、标识应用等标准。
3.边缘计算标准。边缘计算标准主要包括边缘数据采
集与处理、边缘设备、边缘平台、边缘智能、边云协同、
算力网络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