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docx
文件大小:41.06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5.11千字
文档摘要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地震灾害,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应急准备,提高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级负责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4.科学施救,协同应对:充分发挥专业救援队伍的作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科学施救。同时,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应急救援合力。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职责

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地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研究制定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重大决策和措施。

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地震灾害情况和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

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开展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收集、汇总、分析地震灾害信息,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并通报相关部门。

组织制定、修订本预案,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资金的保障工作。

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和宣传培训工作。

3.成员单位职责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协调地震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地震部门:负责地震监测预报、震情速报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等工作,提供地震趋势判断意见,参与制定地震应急救援方案。

消防救援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灭火、抢险救援等工作,抢救被困人员,转移重要物资。

医疗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保障灾区群众的医疗需求。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疏散转移。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公路、水路运输,保障应急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区群众的疏散转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组织对受损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安全评估,指导开展抢险抢修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做好在校学生的安全防护和疏散转移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提供临时生活救助和物资援助。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所需资金,做好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监管工作。

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通信运营企业保障灾区通信畅通。

电力部门:负责保障灾区电力供应,组织开展电力设施抢修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相关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地震监测预报

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度,加强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及时准确地发布地震监测信息。

2.地震灾害预防

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组织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估,制定地震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

加强对建筑物、工程设施等的抗震设防管理,确保其抗震性能符合要求。

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二)预警行动

1.预警级别及发布

根据地震的可能影响程度,将地震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Ⅰ级为最高级别。

地震部门负责监测地震活动情况,当监测到可能发生地震时,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预警级别,并报上级地震部门和当地政府。当地政府根据地震部门的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地震预警。

2.预警响应

发布蓝色预警后,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值班值守,密切关注地震动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发布黄色预警后,相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强应急准备,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检查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做好人员疏散转移准备。

发布橙色预警后,相关部门和单位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人员疏散转移,关闭危险场所,加强对重要设施的保护。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