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pdf
文件大小:156.09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1.03万字
文档摘要

《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商品学基础【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连锁经营、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

【授课单位】【总学时】38

【教材】商品学基础(第2版),曾鸿,航空工业出版社,2021.10(2022.9重印)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商品学基础是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连锁经营、物流管理、电子商

务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商品

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商品的分类、商品质量、商品属性、商品标准、商

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储运、商品养护等,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介绍商品、鉴别

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从事

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营销工作的实际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营销

与策划教研室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

内容的选择标准做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

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

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商品标准、商品组成与性能、商品检验与质量认

证、商品分类、商品包装、商品养护等。使从事与商品流通相关的各管理专业的

学生研究和掌握商品使用价值,识别和判断商品使用价值,正确利用和发挥商品

使用价值,以及在流通领域中如何保护商品使用价值。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做

一体教学,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讲授商品学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求融入更多的

实训教学环节,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

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熟悉商品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商品质

量鉴别、养护及管理的相关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

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商品的本质及其属性。

(2)掌握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掌握质量与商品质量的含义。

(4)熟练掌握商品的一般质量要求和国际贸易对商品质量的要求。

(5)掌握决定和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6)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商品的化学成分与结构、商品的物理、机械及

化学性质。

(7)掌握商品分类的概念,熟练掌握商品的分类标志及常见的分类方法。

(8)掌握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储运等内容。

2、技能目标

(1)能熟练检验商品的质量,并具备在国内国际贸易过程中加强对商品质

量的控制。

(2)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具备科学地商品分类的能力,并能根据不同情

况选择最佳的商品分类标志。

(3)能够灵活设计、选用各种商品的运输包装、销售包装、防护包装。

(4)能够区分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商品条形码,并能熟练计算商品条形码中

的校验码。

(5)能科学的对商品进行养护。

(6)能适当的对商品进行编码及形成目录。

3、素质目标

(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

(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3)养成课后主动继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培养脚踏实地、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5)掌握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分析、探究精神。

(6)体会国家在商品质量认证方面做出的努力,树立大国自信。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