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专科--发酵工程复习提纲.docx
文件大小:41.45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4.75千字
文档摘要

大学专科--发酵工程复习提纲

??一、发酵工程概述

(一)发酵工程的定义与范畴

1.定义: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2.范畴:包括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的控制、产品的分离提取和精制等方面。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

1.传统发酵阶段:古代人们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酒类、酱油、醋等产品。

2.近代发酵工业的形成:19世纪中期,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为发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随后,发酵技术逐渐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如酒精、柠檬酸等的生产。

3.现代发酵工程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工程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使发酵产品的种类和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

(三)发酵工程的特点与优势

1.特点

反应条件温和: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需要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

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工业废料等作为原料。

产物专一性强:微生物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合成特定的产物。

环境污染小: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相对较少,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2.优势

生产效率高: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产物。

产品质量好:可以通过控制发酵条件,生产出质量稳定、纯度高的产品。

可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各种生物制品。

二、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1.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迟缓期: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后,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环境,生长缓慢。

对数期:微生物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细胞数目呈对数增长。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微生物生长速度逐渐减缓,细胞数目达到稳定。

衰亡期:微生物代谢活动减弱,细胞开始死亡,数目逐渐减少。

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分解代谢:微生物将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合成代谢:微生物利用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和小分子物质,合成自身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二)发酵的类型

1.根据发酵原料分类

糖类发酵:以糖类为原料,如葡萄糖、蔗糖等,发酵生产酒精、乳酸等产品。

淀粉质发酵:以淀粉质为原料,如玉米淀粉、薯类淀粉等,发酵生产淀粉酶、酒精等产品。

纤维素发酵:以纤维素为原料,如农作物秸秆、木材等,发酵生产乙醇、单细胞蛋白等产品。

2.根据发酵产物分类

酒精发酵:由酵母菌等微生物将糖类发酵生成酒精。

乳酸发酵:由乳酸菌等微生物将糖类发酵生成乳酸。

氨基酸发酵:由谷氨酸棒杆菌等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氨基酸。

抗生素发酵:由放线菌等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

3.根据发酵方式分类

固态发酵: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发酵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大量的水。

液态发酵: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和通气。

半固态发酵:发酵过程中既有固体成分,又有液体成分。

(三)发酵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1.物质变化

发酵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化为发酵产物。

例如,在酒精发酵中,葡萄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经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等过程,最终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能量变化

发酵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代谢将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和维持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合成代谢则需要消耗能量,将小分子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

三、发酵工程的主要技术

(一)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1.自然选育: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微生物菌种。

2.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变微生物,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的变异菌株。

3.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中,使其获得新的性状。

4.细胞工程育种:利用细胞融合、原生质体融合等技术,将不同的微生物细胞进行融合,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种细胞。

(二)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培养基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培养基一般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组成。

分类:根据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2.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满足微生物生长的营养需求: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代谢特点,合理选择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不同的微生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