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包括战争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不同文化在战争中的融合与冲突,以及战争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课本《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相关章节相联系,如第10课《古代战争与文化交流》、第11课《近现代战争与文化交融》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复杂关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和历史思辨能力。通过分析现代战争中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学生能够学会从历史角度审视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多样性在冲突中的重要性,提升对文化交流复杂性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未来走向。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现代战争中文化碰撞的必然性。例如,通过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战争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在战争中的体现。
-重点二:分析战争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例如,以二战期间欧洲各国文化交流的案例,探讨战争如何促进或阻碍文化交流。
-重点三:识别战争中的文化融合与冲突现象。例如,通过比较战争前后不同文化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文化融合与冲突的复杂性。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把握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例如,在讲解战争对文化交流的影响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战争背景下的文化变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果。
-难点二:评价战争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例如,在分析战争对某些文化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时,学生可能难以客观评价战争对文化发展的双重性。
-难点三:跨文化视角下的历史理解。例如,在讨论战争中的文化碰撞时,学生可能难以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统编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战争场景的图表、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准备展示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如何看待战争?它对文化有何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战争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战争与文化的交织。
简短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碰撞和交流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详细介绍战争与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如文化差异、战争行为、文化交流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碰撞和交流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碰撞和交流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冷战时期的美苏文化对抗、抗日战争中的中日文化交流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战争与文化交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战争与文化交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战争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战争与文化冲突的解决途径”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战争与文化交流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碰撞和交流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碰撞和交流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