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数据采集与处理 课件 任务1 认知数据采集.pptx
文件大小:668.04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2.3千字
文档摘要

项目二数据采集概述

任务一认知数据采集

一、认知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就是按照数据分析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数据采集组织形式和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采集数据资料的工作过程。由于无论何种形式的次级数据都是由原始数据资料过渡而来,所以数据采集所要搜集的资料主要是指原始数据资料。(一)数据采集的概念

一、认知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整个研究分析工作的基础环节,通过数据采集,取得有关被采集对象的具体数据资料,为数据处理提供基础依据。而且,数据采集工作的质量影响到整个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的质量,数据采集搞得好,就能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性。反之,如果数据采集搞不好,所得资料不准确、不真实或者不及时,即使经过科学整理和分析,也得不到正确的判断,这将影响整个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的成果。所以,数据采集阶段是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完成、提高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质量的首要环节,是整个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二)数据采集的意义

二、数据采集的种类1.全面数据采集(一)按照数据采集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全面数据采集:是对数据采集对象中的所有单位进行无一遗漏的观察登记。例如,要了解全国的汽车产量,就要对全国所有汽车厂家进行数据采集;要了解我国的人口结构和素质,就要对全国的所有人口进行数据采集。

二、数据采集的种类1.全面数据采集(一)按照数据采集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这种数据采集方式能掌握所有总体单位的资料,但是耗时长、花费高。这种数据采集方式仅适用于有限总体,且应限于反映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

二、数据采集的种类2.非全面数据采集非全面数据采集:仅对数据采集对象中的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登记。例如,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不必将所有中小企业都纳入数据采集范围,选择一部分即可。这种数据采集方式工作量小、耗时相对较短、花费也相对较低,数据采集结果可以反映某地区的情况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情况。

二、数据采集的种类1.报表数据采集(二)按照数据采集的组织方式划分报表数据采集:是指按照统一规定的表式要求,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汇总上报的一种数据采集方式。

二、数据采集的种类2.专门数据采集(二)按照数据采集的组织方式划分专门数据采集:是指为研究某些专门问题,由采集单位专门组织进行的一种调查方式。包括全面数据采集、重点数据采集、典型数据采集、抽样数据采集等。

二、数据采集的种类1.经常性数据采集(三)按数据采集登记时间上的连续性划分经常性数据采集: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的采集方式,其目的是取得某事物在一定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所累积的总量。如: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等。

二、数据采集的种类2.一次性数据采集(三)按数据采集登记时间上的连续性划分一次性数据采集:是指间隔一段时间,对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特征进行一次性的登记和观察,分为定期、不定期数据采集。

二、数据采集的种类1.直接观察法(四)按采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划分直接观察法是指数据采集人员到现场对数据采集对象亲自进行观察和计量。2.报告法报告法是指由报告单位根据原始资料和核算资料,按要求规定的统一的表格和要求,按一定的呈报程序提供资料。3.采访法采访法主要是指面谈、电话、互联网访问法。

三、数据采集的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也称准确性要求,是指数据必须是真实对象或环境所产生的,必须保证采集的数据能反映真实的状况,保证数据来源是可靠的。可靠性关注的是数据记录中存在的错误,如字符型数据的乱码现象就存在着准确性的问题,还有就是异常的数值:异常大或者异常小的数值、不符合有效性要求的数值等。

三、数据采集的要求(二)完整性完整性要求是指数据采集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要求,采集反映事物全貌的信息,完整性原则是数据处理的基础。完整性关注的是数据信息是否存在缺失的状况,数据缺失的情况可能是整个数据记录缺失,也可能是数据中某个字段信息的记录缺失。

三、数据采集的要求(三)实时性及时性要求是指数据自发生到被采集的时间间隔,要符合当前的时间需求,间隔越短就越及时,最快的是数据采集与数据发生同步。比如一份数据是采集当日的,结果都是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能采集完,这种数据就不符合数据及时性要求。

三、数据采集的要求(四)相关性相关性原则是指采集的数据与要分析处理的目标要紧密相关。例如,要准备自己企业的年度会计报告内容,其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告内容与你要准备的内容不相关,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是自己企业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