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意义。
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经历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能正确地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中数据所表示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决策。
能根据统计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准确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结构和制作方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2.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区别与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4.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据。比如,我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爱好等。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数据,我们通常会用统计表来进行整理。
2.(出示一个单式统计表)这是一个关于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的单式统计表。谁能说一说从这个表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单式统计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某一类数据的情况。
4.那如果我们想同时了解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只用一个单式统计表能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出示两个单式统计表,分别是男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统计表和女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统计表)
同学们,这两个表分别统计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现在老师想把这两个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表合并成一个新的表。
(教师在黑板上逐步演示合并的过程,形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这个新的表就是复式统计表。观察这个复式统计表,你能发现它和单式统计表有什么不同吗?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复式统计表有表头,它能同时反映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情况,比单式统计表更便于比较和分析。
2.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结合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给学生讲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包括表头、横栏、纵栏和数据格。
表头:用来表示统计的项目,这里有性别和最喜欢的体育活动。
横栏:表示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
纵栏:表示性别。
数据格:用来填写具体的数据。
3.填写复式统计表
(出示一些关于男生和女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填写好的复式统计表,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填的。
教师再次强调填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进行全班点评。
2.拓展练习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如不同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各班级的图书借阅情况等)让学生自己设计复式统计表,并填写数据,然后进行分析。
分组完成,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统计和分析。
小组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情况。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复式统计表,了解了它的结构和意义,学会了如何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还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调查自己家庭成员的年龄和身高情况,制作一个复式统计表,并分析数据。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有了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