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势,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结构和填写方法。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据。比如,我们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喜欢的学科等等。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用统计表来进行整理。(展示一张单式统计表)
2.这是一张关于我们班同学喜欢学科的单式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学科喜欢的人数。
3.那如果老师想同时了解男生和女生喜欢学科的情况,只用这一张单式统计表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单式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类别或一个项目的数据)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整理和分析多个类别的数据。(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展示一张复式统计表)同学们,这就是一张复式统计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单式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表头一般分为三部分:左上角一格通常填写统计表的名称;右上角一格填写统计的日期;表头的横栏和竖栏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别。
让学生说一说复式统计表中各个部分的名称,如横栏中的性别学科,竖栏中的男生女生,以及中间填写数据的部分。
2.复式统计表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同学们,我们班要举行一场知识竞赛,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对不同学科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想知道男生和女生在各学科上的表现。那我们该如何收集数据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老师发放问卷,让学生填写自己喜欢的学科以及自己的性别。
请几位同学上台,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别填入两个单式统计表中,一个是男生喜欢学科的单式统计表,另一个是女生喜欢学科的单式统计表。
观察这两个单式统计表,老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更直观地比较男生和女生喜欢学科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思考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
3.复式统计表的填写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复式统计表的框架,让学生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尝试填写复式统计表。
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填写过程,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先填写表头,再依次填写数据,并且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填写完成后,让其他同学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填写错误的地方。
4.复式统计表的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好的复式统计表,思考以下问题:
哪个学科喜欢的人数最多?哪个学科喜欢的人数最少?
男生喜欢哪个学科的人数最多?女生呢?
男生和女生喜欢学科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能够更清晰地反映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关系。
老师总结: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像单式统计表一样反映出每个类别的数据情况,还能方便地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这就是它的优势所在。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上的做一做。老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据和要求,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复式统计表。填写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最后老师进行全班讲评。
练习内容如下:
下面是三年级两个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活动项目|一班喜欢的人数|二班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