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工18春《水利工程实验》实验报告及要求.docx
文件大小:41.14 KB
总页数:16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5.98千字
文档摘要

大工18春《水利工程实验》实验报告及要求

??##一、实验目的

本次水利工程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深入理解水利工程中的相关原理和现象,掌握水利工程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熟悉水利工程实验的常用仪器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解水利工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如水流运动规律、水力学原理等。

3.掌握流量、流速、水位等基本水利参数的测量方法,并能准确获取实验数据。

4.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绘制相关图表,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5.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1.水槽:提供水流运动的实验平台,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以模拟不同的水流情况。

2.水泵:用于提供实验所需的动力,使水槽中的水形成循环流动。

3.量水堰:包括薄壁堰、实用堰等,用于测量流量。

4.测针:用于精确测量水位高度。

5.流速仪:测量水流的流速。

6.皮尺:测量水槽相关部位的长度。

7.秒表:记录时间,以便计算流量等参数。

8.数据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并记录水位、流速等数据,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量水堰测流实验

1.实验原理

量水堰是利用水流流经堰口时,水流特性与堰的形状、尺寸以及水头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流量的。根据堰的类型不同,其流量计算公式也有所差异。例如,薄壁堰的流量计算公式为$Q=mB\sqrt{2g}H^{3/2}$,其中$Q$为流量,$m$为流量系数,$B$为堰宽,$g$为重力加速度,$H$为堰上水头。

2.实验步骤

安装量水堰,确保堰口水平且与水槽水流方向垂直。

调整水泵,使水槽中的水流稳定,形成均匀流。

用测针测量不同流量下的堰上水头$H$,同时记录测量时间。

重复测量多次,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

3.数据记录与处理

将测量得到的堰上水头$H$和对应的测量时间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量水堰的类型和相应公式计算流量$Q$。

绘制流量$Q$与堰上水头$H$的关系曲线,分析两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实验二:流速仪测流实验

1.实验原理

流速仪是基于水流冲击仪器旋转部件,使旋转部件产生与水流流速成比例的转速,通过测量转速来确定水流流速的仪器。根据流速仪的测量原理,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流速,再结合过水断面面积,可计算出流量。

2.实验步骤

在水槽中选择合适的过水断面,将过水断面划分成若干个测量垂线和测点。

将流速仪安装在测杆上,缓慢放入测点位置,使流速仪的旋转部件对准水流方向。

待流速仪稳定后,记录一定时间内的转速。

在不同测点重复上述操作,测量多个位置的流速。

用皮尺测量过水断面的宽度和水深,计算过水断面面积。

3.数据记录与处理

记录每个测点的流速仪转速、测量时间以及过水断面的相关尺寸。

根据流速仪的率定公式将转速转换为流速。

计算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再结合过水断面面积计算流量。

绘制流速沿过水断面的分布曲线,分析流速分布规律。

实验三:明渠水流特性实验

1.实验原理

明渠水流具有多种特性,如均匀流、非均匀流等。在均匀流中,水流的流线为平行直线,过水断面的形状、尺寸及水深沿程不变,各断面的流速分布相同。非均匀流则相反,流线不平行,过水断面的形状、尺寸及水深沿程变化。通过观察水槽中水流的形态、测量水位和流速等参数,可分析明渠水流的特性。

2.实验步骤

调整水槽水流,使其形成均匀流,观察水流形态,记录相关现象。

在水槽中设置障碍物,观察水流形态的变化,记录水流的壅水、跌水等现象。

测量均匀流和非均匀流情况下不同位置的水位和流速,分析水流特性的变化。

3.数据记录与处理

记录均匀流和非均匀流时的水位、流速数据,以及观察到的水流现象。

绘制水位和流速沿程变化曲线,分析水流特性的变化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障碍物对水流的影响以及明渠水流在不同情况下的特点。

##四、实验要求

1.实验前准备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要求。

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明确注意事项。

按照实验小组进行分工,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

2.实验过程要求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和仪器,保持实验室整洁。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指导教师请教,不得擅自更改实验步骤或设备参数。

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特别是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