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利泽的经济行为的文化分析
王冬梅
薇薇安娜?泽利泽(VivianaA.Zelizer)是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社会学家,现任美国经济
社会学学会主席,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关注经济的文化与道德维度。1985年因《给
无价的孩子定价》(PricingthePricelessChild:TheChangingSocialValueoftheChildren)一书
而获得美国社会学界的至高荣誉Mill奖。泽利泽的主要著作还包括:《道德与市场:美国人
寿保险的发展》、《货币的社会意义》以及《亲密关系的购买》等。在这些著作中,泽利泽的
研究体现了一种一以贯之的努力,那就是,她主张将文化的视角融入新经济社会学理论及实
证研究的分析框架,尝试在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的研究中加入文化维度,进行一种“替代路
向”的文化分析。她认为,以往的经济社会学过多地强调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对经济行动
的影响,而忽略了经济活动的文化含义,而“替代路向”的研究理路有志于把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整合为一体,并使文化由边缘进入核心,成为经济行为的内在含义。在此基础上,
泽利泽提出了“相互联系的生活”观,为经济分析与文化分析的进一步整合夯实了基础,也
有利于化解经济社会学研究中长期忽视文化并使文化处于边缘地带的尴尬局面。
一“替代路向”的文化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浸淫在经济关系影响意义世界以及符号系统的思想当中,尽管文化
对经济关系与经济制度的影响在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早
有阐述,但人们对于文化与经济过程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然没有很好地继承韦伯思想的衣
钵。
泽利泽认为,在早期社会学研究中,“文化”一词出现的频率少之又少,对经济过程进
行“文化”分析的社会学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社会学家为了与专业
经济学家进行对话,在自己的研究中也有意使文化现象边缘化。按照泽利泽的说法,经济社
会学家虽然已经认识到文化的存在,但还没有把文化的分析有效地整合进他们自己的研究
中。现在,无论是商业界对公司文化的关注,还是经济学界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以及某些社会
1
学家开始出现的“文化主义转向”,都没有改变文化研究路向在经济社会学中的非主流地
位,
1参见VivianaA.Zelizer.Enter:TheNewEconomicSociology:DevelopmentsinanEmergingField.New
York:RussellSageFoundation,2002,p102
泽利泽在《进入文化》一文中将文化的含义界定为:人们的共同理解及其在客体与实践
中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泽利泽分析了文化在经济生活中的位置。泽利泽认为,受经济学正
统研究的影响,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学家把“有限制的个人选择”作为解释的中心话题,因
此,把文化边缘化为一种因果关系上不相关的变量,或者仅仅是决定人们偏好的变量之一,
这也导致主流经济学家的研究长期有意虚无了任何文化背景而不愿多做关注。
泽利泽指出,对于经济现象的分析,经济社会学领域中出现了三种理论研究路向,或者
说存在着三种角度和观点。
第一种是扩展路向(Extension)。“扩展”指的是经济模型的扩展,这种理论研究路向主
要是将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模型套用到非传统的经济现象的分析中去,将理性选择
分析应用于更广泛的社会经验领域,如用于分析日常家庭行为等。坚持“扩展路向”的分析
者一般将文化视为外生于经济活动的偏好而不加分析。
第二种是背景路向(Context)。这种理论路向主要研究对经济行动起促进或限制作用的
社会组织特征。泽利泽指出,背景路向的研究者从波兰尼那里获得灵感,并跟随格兰诺维特
的引导,在谈论经济现象在社会过程中的嵌入性时,经常提到组织结构和个人网络。其分析
领域一般包括公司与各种形式的市场。“嵌入”观点表明,经济行动者不是独立的原子化个
体,会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大影响。在“背景路向”的研究理路中,文化被当成个人
选择的另一种“限制”而整合进经济过程之中。
第三种是替代路向(Alternative)。这种路向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经济学针锋相对的解释策
略,是一种有别于前两个研究路向的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在泽利泽看来,坚持前两种研究路
向的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