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神经元电信号传导.ppt
文件大小:8.24 MB
总页数:57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5.49千字
文档摘要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通透性:K+>Cl->Na+>A-第23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B.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K+]o↑→膜外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RP=K+的平衡电位第24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产生机制(以神经细胞为例)——离子流学说1.产生条件:(1)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均衡;细胞内:K+、蛋白质离子(A-)浓度高;细胞外:Na+和Cl-的浓度高。细胞静息时,膜对K+通透性大对Na+通透性很小对A-几乎没有通透性(2)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第25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静息状态时,K+顺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流动,每流出一个K+,细胞外便增加一个正电荷,相应的细胞内便产生一个负电荷,随着K+的外流,正负电荷之间产生的电场力会阻止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浓差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达到平衡时,K+的净移动就会等于零,此时,细胞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即为静息电位,也称为K+的平衡电位。2、产生过程:第26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静息电位实质: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第27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静息电位主要受细胞内外K+浓度的影响:如细胞外K+浓度增高,K+浓度差减小,向外扩散的动力减弱,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减小(即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小)。如细胞外的K+浓度降低,将引起静息电位增大(即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第28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一)★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布的电位变化过程,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由锋电位和后电位组成。第29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二)AP实验现象:第30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去极化(depolarizingphase)反极化(超射)(overshoot)复极化(repolarizingphase)超极化Hyperpolazingphase2微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三)动作电位的演变过程:第31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产生机制用离子流学说来解释:1.去极化时相细胞受刺激少量钠通道开放静息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水平大量钠通道开放细胞外Na+快速、大量内流细胞内电位急剧上升锋电位的上升支。(Na+内流)第32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复极化时相膜电位达到Na+平衡电位水平钠通道失活关闭,钾通道激活开放Na+停止内流、K+快速外流细胞内电位下降,恢复到负电位水平锋电位的下降支。(K+外流)3.后电位钠、钾泵活动,使膜两侧离子分布恢复兴奋前不均衡状态。(钠泵活动)第33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4页,共57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描述膜两侧电荷分布的一组术语极化: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超极化:以静息电位为标准,电位差加大(膜内更负)。去极化: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