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主治医师(中级)-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荟萃含答案.docx
文件大小:23.4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4.79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主治医师(中级)-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荟萃含答案

(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

第1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与鼻阻力无关的因素是

A、性别和身高

B、萎缩性鼻炎

C、高碳酸血症

D、鼻瓣区

E、吸烟和饮酒

参考答案:A

能增加鼻阻力的因素是

A、性别和身高

B、萎缩性鼻炎

C、高碳酸血症

D、鼻瓣区

E、吸烟和饮酒

参考答案:E

鼻阻力最大的部位是

A、性别和身高

B、萎缩性鼻炎

C、高碳酸血症

D、鼻瓣区

E、吸烟和饮酒

参考答案:D

2.咽鼓管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A、保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

B、引流中耳的分泌物

C、防止逆行性感染

D、阻声、消声作用

E、使声音增压作用

参考答案:E

3.喉返神经入喉的部位在

A、甲状软骨上角后方

B、舌骨大角下方

C、环甲肌下方

D、环甲关节后方

E、环状软骨下方

参考答案:D

4.发育最差的乳突属于

A、板障型

B、混合型

C、硬化型

D、气化型

E、气化型和板障型

参考答案:C

5.甲状腺手术中为避免伤及喉上神经时,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

A、紧贴甲状腺上极

B、远离甲状腺上极

C、与部分甲状腺上极一起缝合

D、距甲状腺上极2cm以上

E、无特殊要求

参考答案:A

6.面神经的第一支分支是

A、鼓索神经

B、镫骨肌支

C、岩浅大神经

D、舌神经

E、二腹肌支

参考答案:C

7.调节中耳内外气压平衡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是

A、腭帆提肌

B、咽鼓管咽肌

C、腭咽肌

D、腭舌肌

E、腭帆张肌

参考答案:E

8.噪声引起听力损害的早期特征是

A、2000Hz低谷

B、5000Hz低谷

C、3000Hz低谷

D、6000Hz低谷

E、4000Hz低谷

参考答案:E

9.呈交流性质的毛细胞感受器电位是

A、耳蜗微音电位

B、细胞内电位

C、和电位

D、蜗内电位

E、听神经动作电位

参考答案:A

由血管纹细胞主动分泌所形成的电位是

A、耳蜗微音电位

B、细胞内电位

C、和电位

D、蜗内电位

E、听神经动作电位

参考答案:D

耳蜗感音过程中,起传递声音信息作用的是

A、耳蜗微音电位

B、细胞内电位

C、和电位

D、蜗内电位

E、听神经动作电位

参考答案:E

10.有关扁桃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扁桃体的隐窝皱褶为抗原物质和免疫器官之间提供了广阔的接触环境

B、扁桃体组织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以IgA最多,IgG次之

C、扁桃体除内侧面外,其他部分均由结缔组织包绕

D、扁桃体是淋巴上皮器官

E、扁桃体一旦成为病灶,越早切除越好

参考答案:B

11.耳蜗感受高频声的部位是

A、蜗底区

B、蜗顶区

C、耳蜗中间区

D、三者均可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12.下列说法中,完全错误的是

A、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

B、前组鼻窦窦口均位于上鼻道

C、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

D、后组筛窦窦口位于上鼻道,蝶窦窦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E、嗅裂有脓性分泌物提示后组鼻窦感染

参考答案:B

13.咽淋巴内环不包括

A、咽侧索

B、腭扁桃体

C、舌扁桃体

D、咽鼓管扁桃体

E、咽后淋巴结

参考答案:E

14.嗅裂位于

A、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

B、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

C、上、中鼻甲与鼻中隔之间

D、上鼻甲以上鼻腔侧壁与鼻中隔之间

E、鼻丘后上部

参考答案:C

15.关于鼻息肉哪一说法有误

A、鼻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和腺体均无神经支配

B、支气管哮喘有密切关系

C、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D、可见鼻息肉组织异常增生

E、鼻息肉是介于正常组织和肿瘤之间的一种增生性病变,可见异型性细胞

参考答案:E

16.能使声带变短和松弛的肌肉是

A、环甲肌

B、甲杓肌

C、杓间肌

D、环杓后肌

E、环杓侧肌

参考答案:B

17.扁桃体的组织结构不包括

A、结缔组织支架

B、淋巴滤泡

C、滤泡间质

D、神经及血管组织

E、脂肪组织

参考答案:E

18.喉上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A、环杓后肌

B、杓横肌

C、杓斜肌

D、环甲肌

E、杓侧肌

参考答案:D

19.中鼻甲后端的后上方,近蝶窦底处的鼻腔外侧壁上有一骨孔称为

A、翼腭裂孔

B、蝶腭孔

C、腭大孔

D、卵圆孔

E、棘孔

参考答案:B

20.关于上颌窦自然开口哪一说法有误

A、从鼻腔看,位于筛漏斗底部,下鼻甲附着部水平上方

B、从窦内看,位于窦腔内侧壁最高处,紧贴眶壁之下

C、自然口可为1个,也可为2个

D、站立时,开口由上向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