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药学课件-8理气药.pptx
文件大小:14.89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4-04
总字数:约2.77千字
文档摘要

第八章

理气药

概说

一、含义

疏理〔调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

又名行气药。

※气机:指气的运动。

二、功效

作用部位: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

理气

力量强弱:行气、破气

三、主治

气滞证(气逆证)。

气滞证的病因病机及症状表现

1.病位:肝、脾(胃)、肺

2.病因:寒温失调、饮食不节、情志抑郁等

3.病机:气机运行不畅

共性:胀——满——痛——痞块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

大便不利;

4.表现个性肝气郁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肺气壅滞:胸闷胸痛、咳嗽气喘。

四、配伍

原则: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导致气机不畅的原因选择相应功效的药物,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脾胃气滞,要选用调理脾胃气机的药物;因于饮食积滞者,配伍消导药;因于脾胃气虚者,配伍补中益气药;

肝气郁滞,应选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因于肝血不足者,配伍养血柔肝药;由于肝经受寒者,配伍暖肝散寒药;

肺气壅滞,应选用理气宽胸的药物;因于外邪客肺者,配伍宣肺解表药;因于痰饮阻肺者,配伍祛痰化饮药。

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橘皮

《神农本草经》

本品因其鲜者味辛辣,气烈而燥,故入药以放置陈久者良,名“陈橘皮”,简称“陈皮”。

以广东新会产者为佳,又名“广陈皮”、“新会皮”。

运用

1.理气健脾

脾胃气滞证。

在补益方中常用,可使之补而不滞,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2.燥湿化痰

为治痰之要药,用于湿痰、寒痰咳嗽,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3.降逆止呕

痰湿中阻,胃气不降之呕吐、呃逆。

李时珍云:“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附药

散结止痛: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

化痰通络: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

疏肝、散结消肿: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为柚类的果皮。功同陈皮,化痰力强。

核1

场响场悯

5人在量

化橘红

青皮

《本草图经》

compe

1.疏肝破气

肝郁气滞证。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

※2.消积化滞

食积腹痛、癥瘕、痞块。

李杲云:“青皮,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本品性峻烈,虚人慎用。

功效主治鉴别

枳实

《神农本草经》

运用

本品“破积有雷厉风行之势,泻痰有推墙倒壁之威”(《本草害利》),说明本品有“快”和“猛”的特点。

孕妇慎用。

枳实、青皮均能破气。

枳实性寒,长于破气胃肠之结气;青皮性温,善于破肝经之郁滞。

附药枳壳

性味、归经、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宽中、除胀。

木香

《神农本草经》

运用

生用行气,煨用止泻。

本品原产于印度、缅甸,经广州输入,行销内地,名“广木香”。

不同点

行气力强,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胃肠食积、热结气滞证;痰滞胸脘痞满之胸痹、结胸证。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尤适于寒湿阻中的脾胃气滞证;兼入

肺经,治疗湿痰,寒痰咳嗽。

行气导滞为泻痢后重必用之品,尚可用治脾失健运、肝失疏

泄之黄疸、腹痛、胁痛及胆石症、胆绞痛。

相同点

理气止痛

用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药名

枳实

橘皮

木香

沉香

《名医别录》

乌药

《本草拾遗》

鉴别用药

沉香Chenxiang乌药Wuyao

行气〔散寒〕止痛一善散胸腹阴寒,行气

以止痛。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

1.温中止呕——胃寒呕吐温肾散寒—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

2.纳气平喘——肾不纳气之虚喘便频数、小儿遗尿,如缩泉丸(《校注证。妇人良方》)。

1沉香:本品为黑色树脂之木材,气香,有入水下沉的特性,

故名“沉水香”、“落水沉”。

2.乌药:乌以色名。传统以浙江天台产者为佳,名“天台乌药”,

简称“天台乌”、“台乌”。

compaa

compa

运用

1.行气止痛

长于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胁腹诸痛,兼有热象

者,如金铃子散(《保命集》)。

2.杀虫

用于虫积腹痛、头癣。

药用特点及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

又因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香附

《名医别录》

运用

1.疏肝理气

肝郁气滞证(如腹痛、胁痛)。

※2.调经止痛

为妇科调经止痛之要药。用于肝郁气滞之月经

不调,痛经,乳房胀痛。如四制(盐、醋、酒、童便)香附丸。

《本草纲目》:“气病之总司,女科

之主帅。”

本品又名“香附子”(药用根茎),注意与“附

子”区别。

佛手

《滇南本草》

运用

1.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