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在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及善后工作。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把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的伤害。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测预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3.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心理危机事件,立即报告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避免事件扩大化。
4.科学应对,专业干预:依据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专业的心理干预技术,对心理危机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和救助。
5.协同合作,综合施策: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任副组长,学生工作部(处)、宣传部、教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党委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组织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
(三)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各学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负责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四)班级心理委员
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心理委员负责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班级同学的心理问题,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活动。
(五)各部门职责
1.学生工作部(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各学院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救助工作。
2.宣传部:负责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及时报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态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置情况。
3.教务处: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
4.保卫处:负责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协助开展心理危机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5.后勤管理处:负责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协助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生活照料和服务工作。
6.各学院:负责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报告心理危机学生,配合学校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和救助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团体辅导、心理拓展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和动态管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教学工作等的有机结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关注特殊群体学生
建立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就业困难学生、遭遇重大挫折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帮扶。
加强与特殊群体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给予关心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