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预防门静脉高压症的策略主讲人:时间:
目录CONTENTS01一、病因治疗:从源头遏制疾病进展03三、内镜治疗: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02二、药物治疗:降低门静脉压力04四、监测与随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05五、生活方式调整:辅助预防疾病进展
01一、病因治疗:从源头遏制疾病进展
对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压力,延缓食管静脉曲张的形成或促进其消退。例如,一项研究纳入117例HBV相关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访5年发现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预防或延缓患者静脉曲张程度进展,降低出血风险。PART01PART02(一)抗病毒治疗:阻断肝炎病毒传播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常表现为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使用泼尼松(龙)联合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治疗,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进而降低门静脉高压的发生风险。0102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引起的临床显著门静脉高压(CSPH)有治疗意义,长期治疗可降低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值。(二)免疫抑制治疗: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需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血糖和血脂。研究显示,改变生活方式16周后,约42%和24%的NAFLD导致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降低10%和20%,且体质量下降超过10%与HVPG的显著降低明显相关。肥胖患者减重10%可改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但需注意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体重减轻可能导致肌少症、腹水和肝性脑病等不良影响,需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三)生活方式干预:改善代谢相关肝病
02二、药物治疗:降低门静脉压力
0102NSBB如普萘洛尔、卡维地洛等,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同时诱导内脏血管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卡维地洛还具有阻断α1受体的作用,可降低肝血管张力和阻力,其降低HVPG的幅度可达20%,显著高于普萘洛尔。(一)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降低心输出量
01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可通过增加肝脏中一氧化氮的含量,改善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肝内血管阻力,降低门静脉压力,且不影响全身血流动力学稳定。02研究发现,辛伐他汀降低HVPG的效果可与NSBB叠加,能够延长Child-PughA级和B级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时间。(二)他汀类药物:改善肝内微循环
目前尚无抗纤维化西药经过临床有效验证,但中医中药在抗肝纤维化领域有一定优势。如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等药物,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性,发挥降低门静脉压力、抗肝纤维化的作用。01安络化纤丸可增强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的表达,抑制MMP-2和TIMP-1/2的表达,对保护性细胞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有上调作用,对核因子κB等细胞因子有下调作用,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02(三)抗肝纤维化药物:修复肝脏结构
03三、内镜治疗: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L适用于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通过套扎器将曲张静脉套扎,使其闭塞、坏死、脱落,从而根除或显著减轻静脉曲张,减少再出血率及相关病死率。01+研究显示,EVL与NSBB在预防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方面效果相当,且EVL联合NSBB是二级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标准方案。02+(一)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根除静脉曲张
0102对于一些不适合套扎的静脉曲张患者,可采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硬化剂可使曲张静脉内皮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闭塞,达到治疗目的。但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食管溃疡、狭窄等,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二)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强化血管壁
对于胃静脉曲张患者,组织胶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胶可迅速固化,堵塞血管,防止出血。01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胶组的胃静脉曲张出血率显著低于NSBB组和无治疗组,与无治疗组相比,组织胶组的生存率也更高。02(三)组织胶注射:针对胃静脉曲张
04四、监测与随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PART01肝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其严重程度。初次筛查无静脉曲张的患者,每2~3年复查内镜;初次筛查存在轻度静脉曲张的代偿期患者,每1~2年复查内镜;治疗后静脉曲张基本消失的失代偿期患者,每6~12个月复查内镜。PART02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可靠方法,可为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一)定期胃镜检查:筛查静脉曲张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E)测定的肝硬度值(LSM)和脾硬度值(SSM)是无创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手段。当LSM25kPa或LSM在20~25kPa且血小板150×10^9